做一件事,一定要發願
法鼓山在花蓮原來就是較小規模的發展,雖然花蓮的信眾人數少,但是熱心不比人差,這次的花蓮行,主要是讓花蓮地區的信眾們看看我,因為我知道地區的信眾們都很關心我。
我還有一個願心未了,那就是法鼓大學一定要建起來。法鼓山有三大教育:大學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和大關懷教育。首先,大學院教育一共有四種教育機構,一是法鼓山僧伽大學,自二○○一年開辦以來,每年都在持續招生,人數愈來愈多,而且學生的程度非常好,到我們山上報考僧伽大學的學生,多半皆已具有大專畢業的程度。其次是中華佛學研究所,我們已經辦了二十五年,前來報考的學生也都相當優異,許多人已經在國內外取得碩士學位再來報考的,可見得他們對於佛學研究確實有心。現在研究所已轉型為單純的學術研究機構。第三是國內第一所獲教育部核准設立的宗教研修學院「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在臺灣所有宗教團體之中,我們是第一所成立的,將來畢業的學生可獲頒教育部承認的正式學位,這是臺灣宗教史上的一大創舉,今年也已經正式招生了。
第四為法鼓大學,是根據法鼓山的理念而辦學,我們希望將來法鼓大學的學生,個個都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的推動者。現在法鼓大學的整地工程已經完成。法鼓大學的定位是一所精緻型、小而美的學校,以研究所為重點目標,不同於一般大學,因為我們要為法鼓大學,也為臺灣社會及全世界的人類,走出一條新的康莊大道,造就真正足以建設人間淨土的青年人才。這是我們辦學的理念,也是我人生中此際最重要的心願,我們要全力以赴把法鼓大學辦好。
不僅是「教育」 也是「關懷」
但是,要把學校辦好,需要有條件的配合:一、要找對辦學的人、確立辦學的方向;二、要找到辦學的經費,沒錢難以成事。所以請花蓮地區的信眾們在募款時,能夠盡力而為,盡心而為。
另外,大普化教育的內容,比如傳統的修持方法:講經、禪修、佛七、拜懺、法會等,以及現代化的傳播方式:網路、影音、文化出版等,都是屬於大普化教育。特別是文化出版的推廣,除了我們既有的專業出版部門之外,同時也成立了「聖嚴教育基金會」、「人文社會基金會」等,共同來協助推廣法鼓山的理念。
國防部最近舉辦一場「國軍九十六年心理衛生工作研究成果發表會」展覽活動,邀請法鼓山提供「防治自殺」的相關文宣參展,同時國防部新兵訓練中心也行文要求採用我的語錄、文章,譬如我在二○○五年八月到陸軍關渡營區為士官兵舉行「尊重生命,迎接未來」演講的講稿內容以及《聖嚴法師一○八自在語》,做為國防部訓練新兵的期勉語,希望藉著一句句精簡的法語,幫助年輕的新兵認識身心安定的方法,從而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為國家社會奉獻服務。而這些都是屬於大普化教育。
大關懷教育方面,譬如我上一次到花蓮,是在二○○一年桃芝颱風過後,花蓮部分地區爆發了嚴重的土石流,我到災區慰訪受創的民眾,不僅僅是安慰他們,而是用佛法的觀念來輔導,幫助他們安心、安身、安家、安業,這就是我們的大關懷教育。此外,我們對於臨終關懷以及往生的助念關懷,都做得很深入,同樣也是屬於大關懷教育。還有,我們在農曆七月舉辦中元普度法會,這也是關懷一般社會大眾的需求,可是我們的作法跟其他地方不同,我們在法會中賦予了教育與關懷的雙重功能。
昨天農禪寺剛圓滿了一年一度的梁皇寶懺法會,在法會期間,平均每天有兩千多人,最後一天放焰口時,也有五千多人參加;但是這五千人在一起,卻一點也不像五千人,為什麼?因為大眾的唱誦非常整齊、非常莊嚴,所有參與的人都跟法師一樣那麼地虔誠,會場非常安靜、肅穆;大家唱誦的時候非常誠摯,拜的時候全神貫注,因此,五千人在一起卻好似只有一人。農禪寺不大,外邊的人不曉得,也想像不到寺裡居然有五千人一起共修。
這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修行,大家嘴上在念、耳朵在聽,心裡做觀想,就是三業相應。所以我們舉辦任何的法會,形式上雖是普化的教育,實質上寓有關懷的功能,在這方面我們做得相當好。
我們希望大學院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成為大普化教育和大關懷教育的實踐者、推動者,如此才能使得建設人間淨土的工程更穩固、更踏實。
事在人為 有願必成
法鼓山在花蓮地區的發展,實際上仍有可為。我要勉勵花蓮地區的召委:「做一件事,一定要發願!發願就不覺得辛苦!」不發願的話,很可能日子得過且過,召委的任務雖不至於懈怠,卻也可能任期屆滿,一事無成。
召委一定要發願。發願提昇、成就現在花蓮辦事處尚不足的地方。譬如現在我們缺少的是什麼?有哪些可為之處?辦事處在人力、物力以及社會資源上,還有多少發展的空間?特別是對法鼓山理念的認知,對法鼓山理念的推廣,還能夠如何加強?如何發展?此外對於人員的培訓,除了依循護法總會的培訓原則,也要自己培養訓練人才。很重要的是,要一邊發願,同時找人,自己一人唱獨角戲是成不了事的;而找到人以後,個個都要請他們發心、發願,這樣才能夠帶動花蓮地區的成長。
發心、發願,就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如果你不發心、不發願,你就沒有時間來奉獻,也找不到人、想不出什麼辦法來,因為你根本沒有想要成事,沒有想要找人!花蓮地區的發展,首要是人員的穩定,其次為接引新的菩薩、培訓新人員,再來是法鼓山理念的推廣,一步一步慢慢地使花蓮地區的民眾,都能認同法鼓山的理念。
諸位現在手上都拿到一張〈四眾佛子共勉語〉,這是成立法鼓山之初就已經有了,請諸位要謹記在心,照著去做,在生活中運用,並用來檢視自己的行為,這對諸位很有幫助的。如果不把這二十句共勉語背熟,對法鼓山理念的推廣、對法鼓山理念方法的運用,也就不容易著力了。
確實遵守「三不」
此外,馬上就要選舉了,我要重申法鼓山對於政治的立場:我們對於任何政黨的態度都是相同的,凡是與法鼓山理念相近,願意來協助推動法鼓山理念的政黨或政治人士,我們都歡迎;任何人到法鼓山來看我,不管他是什麼立場、什麼顏色,我都歡迎,也都接待,至少這些政治人士接觸法鼓山之後,可能他們的態度會稍微改變。比如說,參加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的立法委員,各黨派都有,在經過禪修洗禮之後,通常他們的態度都會變得溫和、緩和些,這可以說是我們對社會的一份貢獻,對立委諸公來講,也是他們的一份收穫。
因此,在法鼓山這個團體,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但是態度要慈悲、要有智慧,不要因為支持的政黨不同,使得我們內部產生分裂。所幸多年來我們的信眾雖然各有政治立場,但是在團體裡都能做到不談政治、不談選舉,也不會你來說服我或我來說服你,我們就是這麼一個清淨的建設人間淨土的團體。法鼓山一向不干預政治,不參與政治的角力,這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在〈法鼓山的共識〉裡,一開始就很清楚地告知諸位:凡是參與法鼓山的菩薩,首先,不可利用法鼓山的組織管道,將政治訴求帶進我們團體之中;第二、絕對禁止男女之間有不正常的男女關係,如三角、四角戀情或者婚外情等;第三、我們這個團體不允許信眾、會員之間,彼此有金錢借貸的行為往來。諸位同道之間,應是互相地幫助,卻不可有彼此借貸、私下打會的事情發生。如果同修道侶之間,彼此有金錢上的借貸往來,漸漸就可能影響了道情,使得原來參與團體修學佛法的同道之誼變質,一旦借出去的錢要不回來,那就成了反目的仇人。如果是親友之間互相地支援,那沒有問題。這三條規定,請大家一定要遵守。
今天現場到的勸募會員雖然不多,但是只要大家動起來、大家發願,花蓮地區真的很有希望。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家庭,為了我們的社會,我們必須要有願力來支持。沒有願力,任何事做不了多久就會起退心,做不了多久就會覺得自己一人唱獨角戲,好累、好辛苦,不唱也罷。因此我在這裡期勉召委菩薩一定要發願,發願帶動更多的人來參與法鼓山,那大家就會來了,也請諸位信眾一起發願,好不好?祝福花蓮地區的信眾們。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6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以關懷心出發──勸募會員、護法會|薪火相傳推動教育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6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以關懷心出發──勸募會員、護法會|不要灰心,要發願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