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6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奉獻自我,成就大眾──專職人員|做個標準的法鼓山菩薩

聖嚴法師

做個標準的法鼓山菩薩

許多到法鼓山上的人,大都很讚歎我們的建築和景觀。我們建設法鼓山的目的在於希望培養出更多的法鼓山菩薩,而所謂的「法鼓山菩薩」,就是在實踐、推廣、維護法鼓山理念的人,只要合乎這樣的條件,都算得上是法鼓山菩薩,而不是一定要到山上來,才能看到法鼓山菩薩。

最近,一群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信眾,到法鼓山上參訪後,發現山上的法師們都非常親切、有威儀、有禮貌、謙虛熱忱;而義工們從言行舉止中流露出法鼓山的精神,這就成為法鼓山的一個特色。因此,不管是僧團法師、專職,或是義工、信眾們,都應當有同樣的素質,這才是在做實踐、推廣,以及護持法鼓山理念的任務。

專職是核心 應最能實踐法鼓山理念

專職菩薩是法鼓山的核心,應該最清楚法鼓山的理念、風格,以及目標,如果還不如一般信眾的熱忱與虔誠,那我們就失敗了。因為如果核心黯淡無光,那就不是核心了。因此,如果僧團法師、專職菩薩自己沒有光,只是靠外邊的信眾來給我們發光,那真是很可憐了!

我們的法師和專職人員必須接受訓練,僧團有專門管理僧儀和內部教育的人;人資室則訓練專職菩薩。教育訓練時,必須要讓新進和資深的菩薩們,在品德上增長、觀念正確。因為品德好,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且必定是盡職盡分,而這才是法鼓山菩薩的精神。

如果工作效率差、工作能力不夠、工作品質不好,表示法鼓山團體沒有良好的訓練,如果只靠師父的講話,大家才有精神,那這個團體一定是失敗的,必定要從日常生活的訓練之中改善,精神講話只是目標和方向。然而不要誤解人的品質提昇,光是表現在對人講話有禮貌,衣服整齊就夠了。整齊、禮貌、謙虛,只是一種形象的表現,並不真正代表品質的好壞。

人品好的人必定是內外在行為一致,如果與人相處時,服裝整齊乾淨,又能和諧友善,常帶謙虛的微笑,可能只是在做外交、公關,或是推銷員。所以除了外在的儀表、儀態之外,必須要求自己的內心是踏踏實實地盡心、盡力、盡職、盡分。不論能力的強弱,不論資質的高低,都要盡心盡力。力量不夠,可以學習及訓練,能成長多少就成長多少。

盡職盡分 部門間同舟共濟

盡職盡分的「盡職」有二個層面的意義:一是職務的職;二是責任的責。擔當的是什麼職務,就要將這個職務做好;「盡分」則是把擔任職務的本分盡到。很多人會誤解職務的本分是只要把自己分內的工作做好,其他人的事就不管了。我們的社會關係是建立在彼此的互動、互助上,如果只將自己範圍內的事情做好,其他人請求協助、支援時都不理會,就像隔壁鄰居失火,如果不去幫忙救火,這就不對了。

一個社會一定是彼此支援的,同一個團體裡部門與部門之間,就是在同一個屋檐下的共同體,他人有困難無法解決時,只要能幫忙,絕對要全力以赴。因此,盡職盡分就是在一個團體內,除了將自己的部分做好之外,別的部門需要幫助時,也要去支援。因此,品質的提昇,不僅僅是儀表要好,工作效率、工作品質、工作態度也一樣要好,這才是真正標準的法鼓山菩薩。

一個團體就像一個人,身體上有頭、手、腳,以及五臟六腑等,每一個器官有它自己的功能,但是可以互相輔助。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兩隻手,還可以運用腳和嘴,所以團體裡某個部門弱時,其他部門就要給予協助與支援。

有的人能力強、反應快,非常聰明,學習也很快速;有的人則工作慢、學習慢,什麼都慢,我們也同樣需要他們。我們可以協助他們成長,成為有用的人。在訓練他們的同時,我們的智慧也會增長,更結了許多善緣,那就成為一位真正的菩薩了。

一個團體中必定是有部分強、部分弱;有的人能力高,有的人能力低,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大的團體。佛經說:大海裡有大的龍、鯨魚、鯊魚,也有眼睛不易看到的微生物,這就是大海。所以團體裡一定是有無相通,智愚互補,養成這樣的共識,我們就是智者、能者,自然而然變成一個偉大的菩薩。

只要有人實踐推廣 法鼓山永遠存在

要把法鼓山整個大團體當成是一個共同體,這樣的態度才是健康的。提昇人品要從心態上、認知上、儀態上、工作上表現出來。我希望能有完整的訓練課程,包括如何將工作做好、如何提昇品德。提昇人品的目標是永無止境的,在未成佛前都要不斷地提昇。

因此,建議諸位,不論是新進的、資深的,不論是出家眾、在家眾,都要好好研讀《法鼓山的方向》這本書,這是收錄我歷年來的精神講話及對護法悅眾的開示。除此之外,還要定期舉辦成長課程,一定要對自己品質的提昇與否有所反省,彼此之間互相激勵,產生共鳴。

上課之後的心得分享,也要有勉勵、鼓勵,以及自我檢討的心。舉例來說:「我在前半年有成長,下半年希望有另外一個目標,使我更能成長。」整個部門的主管、全體工作人員應該檢討,上半年節省了多少錢?今年度比去年度又節省了多少?工作效率成長了多少倍?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法鼓山是千年道場

法鼓山是千年的道場,能夠持續不變,是因為有信仰、精神和理念。佛教的僧團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了,在佛教衰微時,就回歸到釋迦牟尼佛的精神,所以佛教的團體能夠一直存在。法鼓山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師父最初開創的精神,只要還有一個人能堅持,這個團體就有希望,就會存在。

今天我講了兩點:一、要讓人家看到我們像個法鼓山菩薩,每一個人都要盡心盡力,盡職盡分。二、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法鼓山菩薩,就是要接受、實踐、推廣,以及維護法鼓山的理念,即使法鼓山的建築沒有了,只要有人弘傳就有希望。就像佛陀時代的祇園精舍、竹林精舍、靈鷲山,以及鹿野苑,這些地方都已成為廢墟,但是還有很多人在接受、實踐、推廣,以及維護佛陀的教法,所以佛教還在。

希望年底時,各部門都能達成今年預定的目標,法鼓山才是真正地開創了「法鼓元年」,生生不息。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6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奉獻自我,成就大眾──專職人員|在生活中體驗佛法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6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奉獻自我,成就大眾──專職人員|尊重倫理,承先啟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