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募款、成事
二○○七年是「豬」年,一般都說豬很蠢、很髒,而且好吃懶做,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據說豬是很聰明的動物,很愛乾淨,也有學習的能力,所以,二○○七年應該是個智慧年,請大家多培養智慧,用智慧來耕耘福德。
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用人、募款、成事。」
前幾天,作家鄭石岩教授告訴我,他有一種感受:「法鼓山這地方因為來了一位聖嚴師父,師父把袈裟一甩,就把這片山頭化成了佛教的教育園區。」因為十多年前他曾到過這裡,當時這兒只是草莽之地;但現在再度造訪,見到山上一片欣欣向榮,無論人、事、建築都是那麼莊嚴整齊,環境也如此優美。因此他有這種感覺,就像古代祖師大德所創的神話傳奇。
法鼓山真是一則神話嗎?當然不是。歷代所有的大道場,最初一定是有一個人,發了一個願,此人的修行很好、感召力很強,於是地方上大德善知識駐錫的消息不脛而走;或者發生了一些感應的事蹟,漸漸地,親近的人愈來愈多,房子也就一間一間蓋起來。古今許多大道場的發展,大多是如此,能在平時生活中攝眾,讓大眾安住、受到感化,親近道場的人,也會漸漸增多,如此才能真正接引眾生。可是道場的永續經營、團體的長遠發展,僅僅有主導者的個人魅力是不夠的,一定還要有安眾、化眾之力;也就是說,人來了以後,要讓大家有飯吃、有地方住,並照顧大眾的身心安住。大家身心安住之後,才有可能長久留下來,和我們一起努力向目標邁進。這就是找人和成事,而找人、成事,都必須同時募款。
出家人雖不是商場上的生意人,仍需要「開源」,畢竟道場或相關單位都是需要金錢維持。譬如早期我們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學生來了,老師也找到了,可是獎學金沒有著落,老師的薪水付不出來,還有校舍、設備,樣樣都要用錢。所以想成事,一定要找人、用人,也要募款!
募款要有方法和藝術
過去我們的勸募會員很熱心,每個月到護持會員家裡收護持金,現在這種熱心漸漸退減了。這當中原因很多,因為時代環境變了,人的想法變了,還有大家的收入減少,連帶捐款的額度也跟著縮減,所以募款愈來愈不容易。
但是在我的看法,事在人為,要看用心的程度。前陣子僧團首座惠敏法師告訴我,中華電子佛典學會(CBETA)有個數位佛教文化地圖計畫,希望我能支持,我一口答應了,後來我向某位信眾開口,對方也馬上應允贊助。這就是說,募款一定要先清楚目標、用途,還要能讓人看到未來的預期效果,這就很容易成功。
又像去年(二○○六)十二月的法華鐘落成啟用典禮,就是相當成功的例子,在募款上也有很好的成果和回響。這次活動邀請了「琉園」創意總監王俠軍為法華鐘設計兩款琉璃作品,做為此專案榮譽董事的紀念贈禮,大家看了這兩項作品都很喜歡,獲贈的人一方面是有了護持的功德,同時也為收藏一件獨特的藝術品而欣喜。
這就是用人、募款的藝術,也就是找有智慧的人來幫助我們募款。假如沒有適當的人來構思、規畫,募款就會變得很不容易。
成事要精打細算、當省則省
用人、募款,目的是要成事;負責成事的人必須知道要如何用錢。現在我們這個團體,募款與成事的單位是分開的,譬如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和未來的法鼓大學,都是成事單位,也就是用錢的單位;找錢則由護法勸募組織承擔。我要呼籲用錢的單位,凡是需要支出的事項,一定要精打細算、謹慎用錢,當用才用,當省則省,如此才能讓募款體系的信眾們覺得他們的辛苦是值得的。
所幸這部分我們都相當用心,以法鼓山園區為例,週末假日時,經常有一群人在拔草、澆水,或是擦拭、灑掃,大寮的義工也常不眠不休地為大眾準備飲食。曾有人問:「法鼓山請這些人,一天要付多少錢啊?」其實他們不是受薪人員,全是發心的義工。他們無怨無尤,不覺得工作量多、瑣碎,而是做得非常歡喜,甚至很感恩可以在這裡植福、培福,覺得做義工真是太好了!
用錢有規畫、力求謹慎,用人則借重義工資源,這是我們團體的特色。我還要提醒大家,有三十元,要將三十元當成一百元來規畫,用三十元當基礎,漸漸有一點成績之後,再一邊做一邊找錢,最後可能成就的不只一百元的事,甚至更多。我們每次辦活動,剛開始經費都是不足的,可是活動圓滿之後,每每都有結餘,那就成為下一次活動的基金。
關於用人、成事,長榮集團的經營經驗頗值得參考。前不久我才讀完《張榮發回憶錄》一書,這本書儼然就是一部近代航運的發展史。張榮發的海運王國究竟如何成就的呢?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他確認方向之後,絕不更改,即使歷經重重的挫折、打擊,仍然堅定往前走。其次是用人政策,他不斷栽培新人、培養後起之秀。第三是經營理念,自己賺錢,也讓人更賺錢;不僅讓自己成長,也幫助共事的夥伴同時成長。
張榮發的用人與經營理念,很值得我們讚歎和學習。然而法鼓山是個非營利事業團體,一般職場享有的福利如紅利、獎金,我們無法比照辦理,只能告訴大家在這裡工作,是修福修慧,是做布施,是從事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一種服務。這話聽來像是唱高調,但真正的修行者是認同的,特別是一些長期的義工,的確是如此認知。
因此,請諸位一定要有此認知:在法鼓山工作,就是發願以慈悲心、奉獻心來為社會服務,為佛教的教育工作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諸位是發了這樣的菩薩心,所以在法鼓山擔任專職。若能如此發心,你就會投入工作,總是很有精神。其實諸位也都在做著服務業的工作,是為服務而服務,如果我們每位專職的工作情緒好、服務態度佳,那麼我們的募款當然會跟著成長,如此必然能接引更多的人來參與及護持法鼓山。
共同開創法鼓山的千秋願景
我希望大家幫忙找人,找人來成事,事成則錢會跟著來,我們這個團體就能不斷成長。此外,成事的人要有宏觀視野,要有遠大的計畫,不要自限格局。所謂遠大,就是擴大時空條件來思考;思考幾百年以後的需要,思考全世界所需。要先有一個遠大的目標,然後從現在開始,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穩穩實實往這個目標前進。
我還要勉勵大家:是不是擔任主要的執事不重要,諸位要重視的是開創這個團體的百年大計、千秋願景。師父是一個開端,諸位要繼續往前,我們的團體才能時時開創新機。祝福大家,阿彌陀佛。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6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奉獻自我,成就大眾──專職人員|尊重倫理,承先啟後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6 法鼓山的方向:萬行菩薩|奉獻自我,成就大眾──專職人員|以因、緣、果的佛法觀念來工作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