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太虛大師的人間淨土
大家都知道太虛大師(西元一八九○─一九四七年)是提倡「人生佛教」的近代高僧,其實他也提倡「人間淨土」,曾經寫過一篇〈建設人間淨土論〉,根據他對佛教淨土思想的認識,列舉了《起世因本經》所描繪的須彌山之北方鬱單越洲,《無量壽經》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彌勒上生經》所記載的兜率內院等為參考,然後主張,在人間找到一座周圍數十里的山區,由國家捨為佛教無稅地,泉水充足,竹木茂盛,田壟耕種稻麻,可敷數萬至二萬人衣食。並於高深平穩之處,建一大寺,分別共住各宗的僧俗七眾,約五百至一千人。大師認為,若在中國建設,浙江的普陀山,最為合宜。
大師說:人間淨土的建設,大抵因對於現處之人間,由種種煩悶憂惱之不滿足而起。如何成為人間淨土,大師一再強調:「依佛十善等法而行;與三乘賢聖僧為友,即為造成人間淨土之因緣也。」又說:「建設人間淨土所要求者,在保持身命及資產安全。」其方法則在力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邪見。也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受持五戒十善。
因此,大師首先希望在人間建設一個淨土的模範社區,後又主張,凡能有人發願,淨土便能出現,而說:「心若平等清淨,即可為創造淨土之原動力。」又說:「當下的人間,確是不完美的,但是人等有情,如願意要去創造成淨土,並不是沒有可能的。」然後提出了創造人間淨土的方案:一、須用政治的力量為實際施設,包括實業的、教育的、藝術的、道德的。二、應依佛法的精神為究竟歸趣,因為人間淨土的建設,到了道德的層次,便是大乘菩薩行的初步,以此為基礎,經過無數時間的繼續努力向上進行,則成為佛的宇宙。
大師又說,淨土是「由人等多數有情類起好的心,據此好心而求得明確之知識,發為正當之思想,更見諸種種合理的行為,由此行為繼續不斷的作出種種善的事業,其結果乃成為良好之社會與優美之世界。」「既人人有此心力,即人人皆已有創造淨土本能,人人能發造成此土為淨土之勝願,努力去作,即由此人間可造成為淨土,固毋須離開此齷齪之社會,而另求一清淨之社會也。」也就是說,現實的人間,雖沒有他方世界的淨土那般莊嚴,但憑各人有一片清淨的好心善心,去修行好事善事,一步一步地持續不斷地,即此濁惡的人間,便可一變而成莊嚴的淨土。「不必於人間之外另求淨土,故名為人間淨土。」
這篇〈建設人間淨土論〉,原刊於《海潮音》十二卷一期,後編入於《太虛大師全書》的〈支論〉集。考察其立論的觀點,除了希望建立一個周圍數十里的「佛教無稅地」做為人間淨土的實驗區之外,餘如推行五戒十善,實踐大乘菩薩行,人人來發清淨願心,努力創造現實的人間社會,成為莊嚴的人間淨土等構想,也都跟我們法鼓山正在努力推動的理念相應:「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以此可知,太虛大師是一位建設人間淨土的思想先驅,雖然他未能及身將之付諸實施,有這種思想,確實可貴。
在《太虛大師全書》的〈支論〉集中,尚有一篇題為〈刱造人間淨土〉的講稿,也頗值得參考。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8 人間淨土|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我們今後要探討的課題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