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8 人間淨土|附錄二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

聖嚴法師

附錄二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

印順導師依據彌勒菩薩所說的下士、中士、上士之說,而將五乘佛法,分做人天善法的求增上生心,二乘聖者的發出離心,大乘菩薩的發菩提心。下士所用是五乘共法,中士所修是三乘共法,上士所修是唯一大乘的不共法。依據此一原則,撰著了一部《成佛之道》,今已成為中國佛教徒們必修必讀之書。

印順導師從太虛大師所倡導的人生佛教而弘揚人間佛教的理念。太虛大師是為對治中國佛教末流,重視死後及鬼的風氣,也為顯示佛教的根本當重視現實的人生。印順導師主張我們應繼承人生佛教的真義,來發揚人間佛教,一邊擺脫重視死後而近於鬼教的色彩,同時超越羨慕天神長生不死而近於神教的傾向。因此而寫了好多篇文章,提倡人間佛教的理念,他的《妙雲集》第十四冊,便是命名為《佛在人間》,他的依據是《阿含經》與各部廣律,有現實人間的親切感、真實感,不是像部分大乘經典所表現於信仰及理想之中。明文的依據,是《增一阿含經》所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這對於當代的中國佛教思想,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我們法鼓山推行「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已有多年,慈濟功德會於幾年前,曾推出「預約人間淨土」的運動,佛光山也在闡揚人間佛教,以及其他僧俗大德的佛教人間化,這些均與受到印順導師的思想啟發有關。

印順導師雖然也愛中國傳統的大乘佛教,但他重視印度佛教思想史的發展事實,他不像歷來的佛教大德們那樣,僅從信仰的立場論列佛法、介紹佛教,他是從史實的角度來探索佛法的真實意義所在,讓我們回到釋迦牟尼世尊時代的佛教精神中去,也可以說他是把印度佛教的精髓,復活於現代人的社會中來。所以他說:「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又說:「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9他指出:「俗化與神化,不會導致佛法的昌明。」「非鬼非(天)神化的人間佛教,才能闡明佛法的真意義。」10這也說明了一般的佛教徒,不是落於隨俗、流俗而成世俗化,就是追求神奇,顯異惑眾而成神鬼化,那都不是正信的佛教。

印順導師將菩薩道的修證過程,分為凡夫菩薩、賢聖菩薩、佛菩薩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發菩提心的新學菩薩,是凡夫身,當以修十善業為菩薩道的基礎,即以十善行為菩薩戒。他非常贊成太虛大師「平時坦白地說:我是凡夫而學修發菩薩心的」。所以印順導師指出:新學菩薩有兩點特徵,一是具煩惱身,二是悲心增上。新學的凡夫菩薩,「不能裝成聖人模樣,開口證悟,閉口解脫」。雖是凡夫菩薩,也當以「利他為重」,若「急於了生死,對利他事業漠不關心」,「決非菩薩種性」11。這一觀念,導正了今日正統佛教的正知、正見、正信、正行。凡是受了正統佛教觀念的人,一定是以平實的正常身心,來從事自利利他的修行活動。今天的臺灣佛教之所以受到朝野普遍的認同,就是因為我們以人間的凡夫身,在修第一階段的菩薩道。也告訴大家,菩薩道是人人都能實踐的。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8 人間淨土|附錄一太虛大師的人間淨土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8 人間淨土|校註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