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天窗」煞費周章
我們最初買下法鼓山這塊地,表面上看起來很完整,實則不然。裡頭有好幾塊零星地,是我們還沒有買進來的。再者,這十八甲地並不集中;真正的建築用地不足十八甲,卻在這裡、那裡開了天窗,是個麻煩事。怎麼辦呢?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一邊進行建築規畫,一邊填補「天窗」,陸續把周邊的土地買進來。
當中,我記得有兩個地主的地很麻煩。一個是李昭男居士的地。李居士有兩塊地,一塊是他同修的墓地,就是現在禪堂的位置;另一塊位於禪堂後方的臨溪公園。這兩塊地他堅持一定要保留,而他同修的墓決定不遷。我答應了。過了三年以後,他突然來找我,說他同修已往生三年了,怎麼處理最好?我說:「這樣吧!不妨揀骨火化,再找個地方安置骨灰,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這樣一來,我們的土地也完整些。」那時李居士已皈依三寶,我的話他聽進去了。後來他的經濟發生困難,由我們適時給了幫助,讓他很感動,就把另一塊地也讓給我們了。
另外有兩塊地,也是同一個地主所有,問題是我們找不到地主,不知地主何許人也。這兩塊地,一塊在現今大殿的右角,一塊位於「小三合一」國際會議廳和教職員宿舍之間,就是現在的國際會議廳所在。這兩塊地不大,卻相當緊要;如果我們不買進來,現在的大殿是非常小的,而國際會議廳和教職員宿舍是分開的。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們對這兩塊地始終一籌莫展。一直到大約過了八年以後,才得知地主是一位楊先生,可是我們與這位楊先生素昧平生,完全不相識,怎麼辦呢?只能由當時負責土地小組的廖今榕和施建昌菩薩親自登門拜訪。某日,就在這兩位菩薩前往拜訪的時候,發現楊先生家中的起居室裡掛著一幅悟明長老的字。這麼一來,買地的事總算出現了曙光!
當時立刻辦了一場餐敘,由悟老出面邀請楊先生一起吃飯。其實,悟老並不認識這位楊先生;那幅字是悟老的弟子請的,然後送給了楊先生。後來大家在餐桌上談起這事,悟老便說:「聖嚴法師的事就是我的事!」請楊先生無論如何要做個人情給他。「你這塊地,擺在那裡也沒什麼用,就賣給聖嚴法師吧!」結果,整件事就這麼急轉彎!從此楊先生的態度一轉,變得很好溝通,不僅把這兩塊地賣給我們,也皈依了三寶,成為護持法鼓山的榮譽董事。所幸是我們把這兩塊地買進來了,否則國際會議廳這塊地,楊先生原打算拿來圍豬圈的,若不是悟老出面說項,我們現在可麻煩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9 法鼓山故事|土地篇 觀音菩薩道場|現成的一塊地等著我們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