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堅持
在法鼓山建築成形以後,經常有人問我:「法鼓山建築自成風格,師父您是如何掌握的?」
我是把握一個原則:線條要單純不複雜,顏色要單純不複雜,空間要大氣度且實用,就是「本來面目」。凡是彆彆扭扭、古古怪怪,弄一些小花樣的,寧可修正,否則把蓋好的建築拆掉是件很心痛的事。因為拆掉就代表花錢,拆掉以後的彌補也要花錢,這讓我覺得很愧對護持我們的信眾。可是如果不拆,這些彆扭、古怪的建築,就將伴隨法鼓山千年道場而遺憾千年,豈不更令人嘆息!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必須要忍痛修改。
修改最多的是大殿、接待大廳、禪堂和國際會議廳。接待大廳,從祈願觀音步道上來的入口,原來的門開在邊上,另一邊是喇叭梯,並不對稱。現在把喇叭梯拿掉,門改在中間。另外接待大廳兩側,原來人群的上下疏通並不方便,現在做了修改,加上兩排大梯。大殿室內,從開山紀念館往上一層到副殿,也是經過修改。現在加上兩道穿越的大梯。
在禪堂的一樓後方,原來是一排廁所,而且三面砌牆。後來我們把牆打掉,把廁所移到樓下,管線也重做整理。現在的禪堂,四面通風、三面採光,既明朗又舒暢,尤其是把廁所搬走,真是太好了!還有接待大廳和大殿的瞭望台護欄,原來是一排硬梆梆的水泥牆,讓人覺得是被閘欄關鎖,很不舒服。修改設計之後,改成柚木及金屬做的護欄,整體看來滿舒暢的。
以我的經驗,堅持原則非常重要,因為不論是建築師、工程人員或者信徒,他們都會提出很多不同的意見;有些意見很動人,就是為了大眾,不是為了師父一人。我則始終堅持「本來面目」的原則。
比如說方丈寮,原來設計師是希望裝潢成宮殿一樣、像大飯店的總統套房,我說絕對不行!他說:「這代表方丈的地位崇高嘛!」我說:「如果方丈住這麼豪華的房子,那這個寺院沒有希望了!」他又說:「您老人家長年建設法鼓山,也該享福了!」我說:「阿彌陀佛!我是為了度化眾生,怎麼是要享受呢?更何況錢是信眾布施的,不是我的。」
我堅持方丈的房間「陽春」就好,方丈寮的地板要跟外面的走廊一致,天花板跟所有住眾的房間相同。我也睡木板床,就是我的房間大一些。其實,方丈寮不是專屬我一個人的,下一任方丈也住這裡。如果方丈的房間特別豪華,那就不是法鼓山的風格了。
堅持原則真是太重要了,因為誘惑很多,動聽的話也很多。法鼓山建築以「本來面目」為原則,這不是只有方丈寮如此,大殿、副殿和男女寮,也都是一樣地簡單、樸實。可是,「本來面目」是很難掌握的。
法鼓山第一期工程已於二○○五年落成,整體來講並沒有完全達成我的期待。建設工程處的陳洽由總工程師就講:「很對不起師父,師父的理想我們只完成百分之六十,無法做到一百分。」其實,這六十分已經很不容易了,也是盡了最大努力了。
房子建好之後,許多的問題解決了,許多新的事情也接踵而來。我總是想到:將來山上住眾滿千人的時候,相關的安全、防護措施如何做到最完善?將來飲水的問題怎麼解決?山上如果沒有人來的時候怎麼維持?如果人潮湧入卻沒有經濟收入,又該怎麼維持?總之,房子建好以後,所有關於營運的問題也伴隨而來。因此,建築物周邊的景觀設施、防火設施、儲水設施、節能設施、園林規畫、對來山
信眾及訪客的修行設施,和從每一寸土地空間運用到每一項自然景觀的開發及命名,一定要配合起來做。雖然有許多事是由建設工程處在做,也有僧團在規畫進行,但是大方向大原則的確定,還得從我開始。
法鼓山即景觀修(一)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9 法鼓山故事|建築篇 本來面目|建築師的承擔與挑戰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