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9 法鼓山故事|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慈悲觀音和藥師古佛

聖嚴法師

慈悲觀音和藥師古佛

山上的信仰焦點,除了大殿三尊佛像之外,尚有三尊觀音:「開山觀音」、「祈願觀音」和「來迎觀音」。這三尊觀音的造像不同,風格互異,然而觀音菩薩平等度化眾生的悲懷則完全一致。在造像上,開山觀音屬清代風格,祈願觀音和來迎觀音是唐朝意象,但造形上加注了現代的詮釋手法。

開山觀音

開山觀音,最早是玻璃纖維材質,安置於原先的觀音殿室內。為了感念法鼓山是一處觀音道場,而我自己是修的觀音法門,因此將此觀音像改稱為「開山觀音」,並翻製成銅像。此像含基座共有五公尺高,重二點八噸,目前安座於大殿後方的山丘平台上。

開山觀音的位置,在全山來講相當特別,這裡正是法鼓山園區的正中心點。已故地理學家李易濃先生曾講,這種地理形勢恰是「側蒂蓮華」。開山觀音坐於蓮心底,四方呈放射性布局的建築台地,則如一片片的蓮華花瓣,原點總在蓮心。如此的蓮心位置,是唯有佛菩薩才能安坐的。法鼓山開山觀音坐守蓮心,一者俯覽法鼓山全山,一則照顧法鼓山整體,由此更加深了法鼓山觀音道場的蘊涵。我們也把開山觀音的四周闢為公園,本來此處是雜草及雜木叢生,很少引人注目,經過整理美化,現在已是修竹環繞的露天聖殿了。

祈願觀音

「祈願觀音」一詞,是由我新創,在佛經或者佛教文獻不曾見過。為什麼以「祈願觀音」為名呢?因為觀音是尋聲救苦、有求必應的大悲心菩薩;觀音是大慈大悲、廣大靈感的大道心菩薩。所謂「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觀音菩薩的慈悲是無有分別的,只要有人向他祈求、發願,觀音菩薩必定給予救度。這就是我們命名「祈願觀音」的由來。

至於誰來祈禱、誰來發願呢?當然是你我等凡夫眾生。但是發願以後,就一定可以滿願嗎?那是當然,因為觀音菩薩時時刻刻準備救度眾生,只要我們祈願,觀音菩薩就能及時傾聽,回應我們。這個世界苦難的人太多,觀音菩薩弘誓圓滿每一眾生的心願,為這個世界帶來平安與希望。

安座於祈願觀音殿室內的祈願觀音,在造像上屬唐代風格,並不是特別模仿哪一尊像,而是參考幾尊觀音造像之後綜合的想法。祈願觀音坐於蓮台之上,右腳著地,就像是準備隨時接引眾生。此造形是由我發想,由謝毓文居士做成泥塑初胚,再由果梵法師繪像,交由焊唐公司鑄造。祈願觀音總是讓人看了很自在,我也寫了「觀世自在」四字,意謂觀音菩薩慈悲不間斷地救濟眾生,任何時候都自在化世。希望我們每一個人也能夠學習觀音菩薩的精神,快樂助人,自己也成長,隨時隨地都是和喜自在的。

祈願觀音,重二點五噸,高三公尺。像的後牆是一片大玻璃窗,窗外是垂直的水幕牆;牆下的殿內殿外是水池,祈願觀音即坐於池中的海島上,手執倒瀉的淨瓶,普化眾生甘露。殿前四合院中是一方水景,乃在三層樓的頂樓;此施工技術不易,我在眾人反對下,仍堅持這項水景設施,如今已成為山上的特色之一。

來迎觀音

來迎觀音,露天安座於大停車場對面的小山頭,即我所稱的「象鼻山」上。「來迎觀音」一詞,也是由我新創,在佛經或者佛教文獻裡也不曾見過;意思是說,觀音菩薩來到人間主動迎接我們。

來迎觀音屬於青銅鑄像,其線條簡潔優雅,就像是菩薩飄逸飛臨人間,衣帶之間微微飄動,兩腳有輕移的動感。此一造形也是由我發想,底稿由果梵法師作畫,在經過果懋法師、施建昌菩薩與游春樹居士等一次次地修改後始成定稿,再交由聖光鑄造廠完成鑄像。此像高八公尺,銅身重八噸,裡層鋼構有九噸之重。

來迎觀音像已於法鼓山開山週年,即二○○六年十月揭幕落成。由於此像安座於「象鼻山」上,地理位置稍高。大眾昂首仰望觀音,觀音則彷彿正從藍天白雲空中降臨,一腳往前,另一腳微微抬起,如同正在接迎來到法鼓山的每一位菩薩。這種具有動態感的造形,過去並不多見,唯一讓我有印象的是在泰國所見世尊遊化人間的造像。

藥師古佛

山上還有一尊模仿北魏風格的清代石雕佛——藥師古佛,像高三公尺,重十噸。此像是西元二○○○年前後一位信眾送給我們的,今安座於接待大廳對面的右側山坡上。搬運到該處的工程並不容易,有人以為這座石雕巨像原本就在那裡,其實我們來此之前,並無此文化文物。

開山觀音、來迎觀音和藥師古佛,皆是坐守於戶外,而其安置位置,都是經過我長期的觀察、思考才做的決定;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恰到好處,均是山上絕佳的地點,也可說都是法鼓山信仰的聚焦點。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9 法鼓山故事|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獨一無二的大殿三佛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9 法鼓山故事|景觀篇 深心隨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