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篇 深心隨喜
如地涌出的建築群
無一處不是景觀
法鼓山的景觀可分成兩部分:一是建築的室內設計,一是園區的戶外景觀。
建築群的室內設計,因考量到建材、燈光、門牆與窗等配置,希望整體能有和諧一致的呈現,因此邀請蘇喻哲、黃永洪、簡學義、龔書章等多位知名設計師,為我們主持各項建築物的室內設計。為了法鼓山建築的室內設計,每一位設計師都歷經長時間的構思;其中有一位設計師在進行兩、三次簡報以後,因為我覺得不甚滿意,他因而放棄。有的設計師很有耐心,我不滿意的設計內容,他會徵詢我的意見一再做修改,之後重提簡報。
我的標準始終是「本來面目」。首先,建材的顏色不可超過三種。其次,設計要大方,不可小裡小氣、彆彆扭扭,也不要賣弄花巧及複雜的裝飾。三,空間要寬朗、開闊,不要做成像是戲院、舞台、宮廷那樣繁複的場所。這幾位設計師都很用心,總是設想好幾個方案,然後在會議桌上,讓我一個一個慢慢地挑,慢慢地修,慢慢地改。
法鼓山落成以後,大家看到我們各個空間的設計是相當協調的。然而,現在的建築師總喜歡把天花板的燈光,設計成密密麻麻的滿天星辰;我問他們什麼道理?他們說是時代趨勢使然,現在的流行就是這樣子。所幸山上各主體建築的燈光不致如此,我們使用的燈頭不多,但是照明度良好。這是建設工程處李孟崇處長請到一位國際知名的燈光照明專家——周鍊先生,協助把法鼓山的燈光系統重新改過,不但為我們節省三分之二的電費,室內照明也非常簡樸、好看,實用又舒服;這也是我們的一大特色。不像一般公司大樓,到處都是燈頭。現在的室內設計師多半這麼做的,但是我們不同,從走廊到室內空間,燈頭不至於密密麻麻,而是恰到好處。
在我的想法,建築物的室內設計是景觀,建築物以外的環境也是景觀。道路是景觀,溪流是景觀,橋樑也是景觀;善於利用,一草一木都是景觀。
例如道路景觀,在道路兩側規畫植栽,包括植栽的種類、色彩的呈現和人行道鋪設等,都是景觀的一部分。山上的道路景觀,有其區隔性,也有其統一性;便是「同中有異,異中存同」。比如各區的植栽種類、色澤或者硬體材質,各自不同,便是區隔性的凸顯;然而園區所有道路,一定都是簡單、整齊、不複雜的,彼此之
間相呼應,因此又有協調的一體感了。
舉例來講,從淡金公路轉進法鼓山園區的「雙面觀音路」,就是一段景觀道路。這條景觀道路,由於公部門推廣北海岸地區的國際深度觀光而特別重視法鼓山,因此包括道路沿溪護欄和人行道,都是由公部門出資修護;道路入口處槽化島則由公路局負責興建。
至於溪流景觀,山上的兩條溪流,沿溪規畫了朝山步道,提供來山者親近自然、禪修經行,也是深入法鼓山的最佳途徑。值得一提的是,在園區所有景觀設施之中,來山訪客不會見到任何的垃圾筒。這是我們特別的設思,希望以整潔、清淨的環境,提醒訪客都能自律自發的精神,共同維護環境整潔,以不製造垃圾做為愛惜環境的第一步,便也是生活環保與自然環保的基本落實了。
我在構思如何開闢山林之際,即已留心生態環保問題;希望從整地、打地基開始,就要保護山上原生態的每一種生物。包括野溪的水族、林間的飛鳥、昆蟲,乃至一草一木,寧可付出更多的工程費用,也不忍將地貌剷除填平改變,以免造成各種生物的毀滅及遷移。當我們施工期間,溪中的小魚、小蝦,照樣活得優遊自在,蜻蜓、螢火蟲、小蛇和小青蛙,也處處出沒;有些頑皮的螃蟹還會爬到工地來探險,而被工程人員送回溪裡。
又為了保護七棵老雀榕的不被砍伐、受傷害,而把圖書資訊館的地基退後了十公尺,由此增加不少工程難度和費用。現在,我們把這七棵老雀榕稱為「七如來」;有人形容我與它們的關係是「一個老人與七棵樹」。
有些並不成氣候的樹,生長在原本我們計畫要建房子的基地上,最省力的作法是砍掉、鋸掉。但為了保護當地原生種的草木,凡是直徑五公分以上的樹木,不論樹種,我們都交給專業的廠商移植到暫時的林地;待全山建築完成之後,再搬回適當的位置。可惜的是,我們找錯了廠商,由於移樹的經驗不足、技術不對、季節不合適,也未給予恰當的照顧,因此兩年之後,那些原生種樹幾乎全都死亡,使我痛心不已!
所幸在開發另一塊法鼓大學林地時,我們請到一位移樹的專家學者,由他帶著一批技術熟練的工人,在山上進行兩年多的移樹工程;從先斷根,在原地養鬚根,再移植到園區所需的各個新定點。現在已有百分之八十是存活了。
山上的原生草類很多,即使除草以後,隨時隨地仍會繁殖成一大片。有些具觀賞價值的花卉,如野百合、華八仙、燈稱花等,則須要復育增植;現在已由僧團派專人負責,成績尚算不錯。同時我主張,要多種一些既能開花又能結果的樹種,最好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花木、翠竹,歡迎來山的訪客;現在正在栽植之中。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09 法鼓山故事|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慈悲觀音和藥師古佛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