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固出家的心態
諸位既然決定要出家就出家,不要三心二意,一會兒想出家,一會兒又想讀書。若真的很想讀書就先去讀,讀完了再說,要不然一顆心掛兩邊,很辛苦。
我們法鼓山僧團是以養成出家人的威儀、心態及生活方式為優先,而且僧團未來也會走向佛學院制度,以落實各種的僧教育,從出家的基礎上慢慢培養出佛門的龍象。
因此,請諸位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想一步登天,更不要一邊想出家,一邊又想去深造。年紀大一點的人也不能總是認為自己年紀已經老了,就讓年輕人去做吧。
新來的住眾最好先多拜佛,並發心為大眾服勞役,趕緊將道心培養起來。不要老在妄想堆裡過日子,要腳踏實地、安安穩穩地學做出家人。想太多,只是憑添不必要的煩惱和困擾。
縱然是天天拜佛,打掃廁所,也會成為祖師。歷代祖師大德中就有好幾位從掃廁所上路的,憨山大師在他的《夢遊集》中提到,在他參學中最懷念一個黃面淨頭,長了一臉的黃腫病,天天掃廁所。此人有見地,穩穩重重的,不好出風頭,不自我標榜,雖然他不見得能宣講《華嚴經》或《法華經》,卻自有另一種成就。
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心態、威儀一定要先養成。若出家人的心態未養成,出家人的生活也不習慣,即使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模樣是出家人,心理卻還是在家人,對整體佛教而言是沒有半點好處的。俗話常說:「沒有辮子的在家人」,或者是「光頭俗漢」,這是因為在家人也能講經說法,而且頭頭是道。所以出家人不跟人比學問,而是以出家人的身儀、心儀為標準;身、心皆有軌範,誠於中,形於外,自然能感得他人的敬重。
心態的養成是從儀態上來完成的,也就是以外在有形的生活軌範,輔以佛法的基本原則來引導,然後完成內在無形的品德涵養與思想。通常出家五夏之內要先學律儀,律儀能將我們的身心調柔得像一個出家人。
我們僧眾的教育是有一定層級的,當逐步養成身儀、口儀、心儀之後,下一步自然會走得穩固。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0 法鼓晨音|第一篇 出家的心態與觀念|居安思危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