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僧團的共住共修
愛惜常住
什麼是常住?是三寶住世的代名詞,是由三人以上的比丘眾或比丘尼眾共住的道場,是依法住、依律住、依僧住,以戒為師。一個人住,不是常住僧,依眾靠眾而住,才是常住眾或常住僧。一個人不能遵行正法律,律一定要有僧眾始能施行。
住世的佛法僧,稱為十方常住三寶,是普遍而永住的意思。
釋迦世尊制戒,也制律。戒是一條條的法規條文、戒相,規範個人的身口意三業,令之有所遵循,漸漸地達到清淨的目的。換句話說,不論是少人住或是多人住,也不論是否有老師的教誨,人人都應遵守的本分,以戒為師。
常住僧的共住,是指一個共同生活的集合體,這個集合體就是僧團的組織,是以「律」為共同的生活軌範。
如法如律,和合而住
過去僧、現前僧及未來僧都要依律而住,十方常住僧眾也是依律而住;只要有三人以上的出家比丘、比丘尼住在一起,都要依律而住,這是一種民主的生活方式。而僧團中的每一個人也都有責任,共同來維護佛法的尊嚴,推動佛法普及人間。
所以,常住不是專指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或某一項物品,而是指三寶,住在同一區域範圍內的僧眾,都必須依據世尊所制訂的戒律來遵行出家的生活。
修持和弘揚佛法皆須以常住為原則;否則,在同一區域的出家人,可能會彼此對立、矛盾、批評、鬥爭,這將危害到佛教的存在和佛法的推行,因而僧團必須如法如律,和合而住。而一個和合的僧團,本身即已表現了佛法常住世間的精神。
常住裡若有幾個人有共同的意見產生,另外幾個人也有不同的意見,於是形成了兩個對立分明的團體或陣容,那可能會將所有的時間、精神、心血耗在黨派爭執的漩渦裡,這就不好了。因為對內不能和諧,對外也就無法產生攝化的力量。
因此,在常住裡不允許有兩個以上的人另外組成一黨,也不能有某幾個人好得膩在一起的事情,必須人人保持個別獨立;否則成群結黨,言不及法,心與律背離,便容易造成對立,破和合僧的大罪。目前社會上的各種團體就是如此,因有種種利害關係的存在,造成許多派系間的紛爭,這就不是常住的僧團了。
相互體諒個別的差異
常住要依律儀的原則來生活、運作,這才能使六和敬的精神更加圓滿。所謂和敬,並不是指見解上及職務上的相同,因為每個人的修學程度及做事能力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才能、智慧、福報也都不相同。
有許多人總認為自己的才能、智慧、福報比別人好,至少也不差什麼,但卻沒有受到重視;其實,只要每個人恪守本位,盡力而為,而能力強,有機會時要多付出一些,這才叫作公平。
不過,能力強且付出多的人,必須有平等心、感恩心,不能驕傲、自大。在僧團中,雖然每個人有不同的職務和工作,但是利和同均,所有的生活條件大家都是平等的,隨眾作息的生活規矩大家都要共同遵守,但也要相互體諒個別的差異。
希望大家盡力配合常住,為了要愛惜自己,就必須要愛惜常住,不要如同一盤散沙,否則就會認為常住環境不理想,而無法安於常住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0 法鼓晨音|第二篇 如何調身與調心|安心的方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