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1 法鼓家風|第一篇 法鼓校風|精神,從力行中體現

聖嚴法師

精神,從力行中體現

這堂課是「精神講話」,這裡所說的「精神」,並不是指體力。像我現在年老體衰,不見得就沒有精神;而身體不好,也不一定等於沒精神,甚至人死亡以後,精神也不一定會消失。

實踐才能體現精神

精神講話主要的功能,是為了提起諸位的心力、信心與道心。諸位每天早上念的「三學研修院」的院訓,實際上就代表我們學院的精神。此外,我們《學僧手冊》裡所記載的各項規約,表現出來的風格就是學風,也是我們的精神。但是,如果只是每天早上念一念「院訓」,即使內容背得滾瓜爛熟,行為如果一點也沒有改善;或者,即使手冊規定得很好,但私底下卻依然我行我素,這樣子算是精神嗎?同樣地,我們的校訓——「悲智和敬」,如果不把它呈現在生活之中,其中的精神也就無法展現。

所以,這些好的規範不是僅僅嘴巴說說就算了,而是要照著去做、去身體力行。如果能這樣,凡是接觸到我們法鼓山僧團的人,就會感受到我們慈悲、智慧、和樂、和敬的道風,這就是精神。也就是說,我們的言行要一致,否則我們的心行跟我們的規範沒有關係,就無法體現精神。因此,真正的「精神」,是從實踐理念,實踐院訓、校訓中體現出來的,否則即使懂得再多,親近過全世界有名的高僧等善知識;或是嘴巴會講一堆佛法,自己的行為無法跟佛法相應,當然也體會不到大善知識的精神。

僧大也好、體驗班也好,辦學宗旨都是要培養佛教的宗教師。身為出家人,不一定要會用嘴巴講,身體力行最重要,我們的一舉一動、甚至一個表情,都能夠讓人感受到慈悲、智慧,與人和合、能尊敬人的精神,有這種精神就能漸漸感召人。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一位馬勝比丘,威儀堂堂,有一次,舍利弗在路上看到馬勝比丘在托缽,對於他的威儀十分讚歎和羨慕,心想:威儀這麼好的人一定是有道的,就去問他:「你有這麼好的威儀,一定有很深的道,能否教教我呢?」馬勝比丘回答:「我是佛陀的弟子,如果你要學的話,請去跟我的老師學。」就這樣,舍利弗、目犍連就成了佛陀的弟子。而且從此以後,舍利弗只要知道馬勝比丘在哪個方向,他睡覺時一定是面朝那個方向而不背對著馬勝比丘,打從內心裡尊敬他。馬勝比丘並沒有對舍利弗說得天花亂墜,但他的好威儀,讓人感受到其中的精神。

最近我們推行日課表,用它來檢視自己一天的身口意三業,這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項福利和成就,你們應該每天依著日課表上的項目來實踐,就能夠表現出我們法鼓山的精神。不要說,課業很忙,時間很少,所以沒有辦法好好地去實踐日課表,這樣的想法是顛倒。就好像我們的早晚課一樣,日課表是我們的功課,如果一天不做,那就是一天的損失。

以生命延續精神

一個人在世界上能夠影響一、兩個人的一生,那他的精神就是存在著,不一定是當了老師、當了師父,或是轟轟烈烈地做了什麼大事,才叫有精神。譬如早年我有一個弟子——王澤坤居士,你們可能在《我的法門師友》那本書中讀過這段故事。他原是皈依一位老法師,後來因為聽我講經,才稱我為師父。這位居士對我的影響很深遠,當年我決定去日本留學的時候,只要認識我的人都不贊成,認為我去了日本就會還俗。唯有這位王居士非常誠懇地跟我講,他相信我百分之百不會還俗,在我臨走時,還供養我一個紅包。他是退了休的人,家境並不是很好,還給了我一個紅包,雖然金額不是很大,但是對我來講,意義相當深重。

我到了日本以後,有人在我師父面前說了一些是是非非,我的師父因此對我有很多誤會,不斷責問我,甚至到東京來看我。但是這位王居士,他對我真是信心不二。只要他的朋友去日本,他都會託朋友帶小禮物給我。記得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他就買了很多布料送到文化館,請鑑心法師替我做幾套冬衣,然後交代他的朋友帶到日本給我。這點點滴滴的事情令我終生難忘,甚為感動!所以在他往生之後,我寫了一篇文章悼念他,這在我所寫的追念逝友的悼文中,可以說是最早的一篇。這位王居士的精神,一直到現在都影響著我,而他的兒孫也一直秉承這位老居士的訓示,護持我們法鼓山已幾十年了,因為這位老居士的遺訓交代說:「你們一定要好好護持這位聖嚴師父,他是一位有德的出家人。」

本來我不知道他們一直在護持我們,直到最近,他的孫女兒詢問能否與我見個面,因為她的父母——也就是王澤坤居士的兒子、媳婦,雖然一直護持我們,但因為不好意思來見我,所以始終沒有來皈依,如今她的父母已七十歲了,於是想看看能否來見我。見了面之後我才知道,幾十年來,這位王老居士的兒孫、媳婦一直護持法鼓山。回想起王居士,他總是默默地護持我,他的兒孫秉持著父祖的遺命,也一直默默地護持著我們。雖然他並沒有名,如果我不替他寫一篇紀念文章,在佛教史上可能是不會有人認識他的,但是他影響著我,也影響著他的兒孫。這位老居士的精神,不管是他活著的時候或是往生以後,都是有影響力的。因此,沒有留下名字不是重要的事情,能留下好的精神、有正面的影響力,才是可貴的。

精神就是一種影響的力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乃至文章都能影響人,不論是從空間上、還是從時間上影響人,都是精神。如果人們問你:「你的家風是什麼?」一般人可能回答不出來,不過以我個人為例:我的父母都是鄉下人,沒讀過什麼書,也沒有什麼學問,不過我的父親曾講一個比喻,影響我的一生,那就是:「大鴨游大路,小鴨游小路;不游的話,就沒有路。」這就是我的家風,父親給的教訓,影響了自己,乃至與人分享,別人也得到了利益,這就是家風。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1 法鼓家風|第一篇 法鼓校風|奉獻自己,成就大眾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1 法鼓家風|第一篇 法鼓校風|智慧、慈悲與方法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