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1 法鼓家風|第二篇 出家心行

聖嚴法師

第二篇 出家心行

要出家,先學三年婆娘

記得我在狼山出家當小和尚的時候,因為清晨要起板、撞鐘、打鼓,所以一定要起得早。但是那時沒鬧鐘,所以難免會起晚了。但是老和尚也真厲害,只要板沒有打、鐘沒有響,我的房門就會響;只要我的房門響了幾次之後,我的頭就會響,會「挨栗子」,原來是老和尚給我「栗子」吃了(即握拳以指關節敲擊狀)。這可不是開玩笑,頭會腫起來的,所以挨幾次栗子之後,小和尚就不敢不起來了。

當時我們山上用的水是天上的水,那是下雨時,將水缸擺在屋檐下,一缸一缸盛接下來的,屋檐下擺滿了幾十個水缸,屋檐有多長就擺多長。這在乾旱時期是很珍貴的用水來源,所以如果不節省用水,老和尚就又來了。

還有,我們穿的衣服都是用織布機土法織成的粗布裁製成的,這樣的衣服都是粗粗厚厚的,不像現在的衣服這麼輕便,洗的時候一定要用手使力地搓。你們想像看看,厚厚的布要用小小的手搓洗乾淨,那真是不簡單!

如果衣服壞了,稍微弄破個洞,老和尚見了一定會罵說:「這衣服怎麼弄個洞了?調皮,趕快去補!」還好我在家裡看過我母親做衣服,我會拿針、會穿線、也會縫。我那小師父不會,這時候老和尚就教他,老和尚說:「要出家,先學三年婆娘。」

話中的「婆娘」就是婆婆媽媽的意思,婆婆為孫子縫縫補補、洗洗煮煮,媽媽也是一樣。因此,做縫縫補補、洗洗煮煮這些事的,就叫作「婆娘」。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出家當和尚,要先學三年婆婆媽媽做的事。

至於照顧庭院的花草樹木,老和尚也非常在行。老和尚們把整理花草樹木當作修行,當然也是一種運動。小和尚自然就成了老和尚的幫手,像母雞帶小雞、大鴨帶小鴨一樣,第一代帶第二代,第二代學會了再帶第三代,之後代代都學會怎樣照顧庭院了。

自立而能立人

我講這些的用意是要告訴你們,出家人應該學會自立。我曾經到訪日本、西藏、英國、美國等地的佛教團體,大部分都是功能很完整的community,中文叫作「社區」,community的機制就如中國諺語所講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就是說,衣、食、住、行、管、教、養、衛,無一不包,無論穿的、吃的、住的,或是交通、經濟、治安,乃至教育、安養及保健醫療等,都必須是自足的。

如果一個團體、一個社區缺少上面所講的任何一項,就沒有辦法自給自足,就容易發生危機。因此,我們的團體隨時都要培養自給自足,不依賴他人的習慣和能力,這樣不僅能自足,還能支援其他人。

舉個例子來說,納莉颱風來襲時,造成很大的災害,農禪寺、文化館本身都是受災戶,可是因為我們的機制靈活、功能完整,所以當時不但不混亂,而且還能去救災。譬如農禪寺淹水已淹到膝蓋了,廚房也熄火了,出入農禪寺都要乘坐橡皮筏,但還能做出便當,一千份、一千份地送去給斷了炊的臺北居民及市政府的員工吃,這就是因為我們有完整的社區功能。

我們學校現在的人數,師生合計約有三十個人左右,這已經算是一個滿大的團體了,所以應該要建立一個完整的機制,樣樣都要會、樣樣都能自己來做,不要依賴別人。當然我不會要求你們現在就要自己種菜來吃、自己做衣服來穿,但是將來可能是要的。總之,你們這一代年輕人就是應該要會,要把出家人的生活以及出家團體的運作學會。

接下來,我想談談我所參訪過的佛教團體。在英國,有一個由比丘、比丘尼共同組成的十分現代化的佛教團體。這團體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位於英國北方海拔很高的高山上,到了冬天,因為下雪的緣故,會有四、五個月封山。他們在那裡相當獨立自足,其中有幾個部分特別令我感動!

第一個是他們的廚房,廚房平時只有兩個人當職,要負責全部人的餐飲,由於他們吃得很簡單,所以不用花太多心思在準備餐飲上,還可以一邊準備餐飲一邊修行。他們雖然吃得簡單但很健康,不像我們既講究營養,又說什麼菜色要常常變,不然腸胃會「呆」;可是他們長期這樣吃,腸胃也沒有「呆」。

此外,我還參觀了他們的縫紉室。我看到兩位出家人正在做衣服,一位原來是大學心理學的教授,一位則是醫生。他們告訴我:「一定要會做衣服,否則就沒辦法換裝出家。」所以,要先學會做自己穿的僧服,才能出家。

然後,我又到出版部門去參觀,裡面有一個人正在打電腦,另一個在畫畫。他們介紹說,因為團體裡也出版一些書籍和文宣品,如果要請外面的人來編輯、設計,那要花很多的錢,團體並沒有這筆經費。因此除了印刷、裝訂外,其他像撰寫、編輯、排版、設計等工作,都是自己來處理。所以,他們除了自己用功修行之外,也做文化出版的工作。

接著,這個團體的住持又帶我到另一棟房子去參觀。我看到一群身穿工作服、頭戴工地安全帽的人正在拌水泥,或是挑石頭爬到鷹架上修葺房子。乍看之下,我還以為是外面請來的工人,仔細一瞧,才發現都是這裡的出家眾,裡面竟還有兩位比丘尼,他們說,這裡是男女平等的。另外,我還看到一尊正在雕刻砌建中的釋迦牟尼佛立像,詢問之下,也才知道是住持帶著一些弟子一起做的。

你們看,這個團體的出家眾各個都有多方面的才能,原本不會的技能都變成會了。這就是我之前跟你們提的,應該要朝自給自足方向發展的好例子。

做個無所不為的大丈夫

最近,農禪寺有位女眾法師跟我說:「師父,男眾搬遷上山了,現在要把女眾當成男眾來用。」我說:「什麼叫作『把女眾當成男眾來用』?」他說:「粗重的工作,原本應該由男眾來做的。」我就說:「你們本來就是丈夫,都是女中丈夫,如果不是女中丈夫,根本沒勇氣出家。既然出了家,就沒有分什麼是女眾的事情、什麼是男眾的事情。舉例來說,縫縫補補是女眾的事嗎?洗洗煮煮是女眾的事嗎?這是不分男眾、女眾都應該要會的。同樣地,電燈壞了、東西停擺了,不僅是男眾,連女眾也應該學會處理。」我曾參觀過一個天主教的女眾修道院,他們的機制、功能也是這樣子的。

所以,我希望你們出家以後,十八般武藝要樣樣皆通,女眾不要依賴男眾,男眾當然也不能依賴女眾,出家眾不要依賴在家眾。出家眾應該養成頂天立地、獨立自足的性格,才能成為人家的靠山;而不是把別人當作靠山。否則,樣樣都要依賴人、都要別人來幫你解決,那就麻煩了。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1 法鼓家風|第一篇 法鼓校風|珍惜出家的福德因緣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1 法鼓家風|第二篇 出家心行|奉獻與關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