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1 法鼓家風|第三篇 長者行誼|修忍辱行

聖嚴法師

修忍辱行

臺灣有一位很有名的大苦行僧——廣欽老和尚,因為他只吃水果,所以後人都叫他「水果師」(臺語)。我當時曾經開玩笑地問他老人家:「您專門吃水果,您曉得水果很貴的,一般人家一天不容易找到一顆水果吃。」

他回答:「是呀!可是我也沒有一定要吃水果,只是山裡只有果子,並不是我不想吃飯。」其實他是有什麼就吃什麼,因為在山裡沒有東西吃,所以才吃野生的果子,而且不是老是吃那麼漂亮的水果。

在沒有東西吃的時候,有時連鳥吃的樹子也會吃。所以,你們不要把一些高僧的行誼看成好浪漫,老是想到好的,以為每天可以吃香蕉、蘋果、梨子……,不要想得那麼高興。

出家人的典範與行誼

另外,臺灣曾有一位比丘尼,叫無名比丘尼,他沒出家以前我就認識他,他也到我們文化館掛單過。這位比丘尼的體質跟一般人不太一樣,好像不會害病,生活方式也很特殊。他不需要床鋪,穿衣服不講究,到了冬天也不需要太多禦寒的衣物,在沒有常住一個道場之前,都是到處掛單、行腳,相當堅強,一般人是沒辦法做到的。

像廣欽老和尚、無名比丘尼這種人,在一個時代裡難得會有一、兩個,如果多了,多數是假的,只是學個樣子讓人覺得這個法師是苦行僧而讚歎、供養他。如果真有這種心,這本身就有問題。

無名比丘尼、廣欽老和尚,他們修苦行的目的不是要給人家看,而是因為生活背景、生存環境、生存條件,自然而然形成的。廣欽老和尚在山裡只有水果吃,所以就只能吃水果,自小形成適合只吃水果的體質。像我閉關時,在山裡沒有什麼東西吃,經常吃的就是番薯葉,後來最習慣吃的、最適合腸胃的,也就是番薯葉,就好像羊吃草、牛吃草,自然就習慣了。

所以,不要裝成可憐樣子說要去修苦行,那不是苦行,那是「作怪」,有些人裝模作怪為求人家供養、恭敬、禮拜,甚至為求名求利。苦行不是學出來的,是自然的。如果有人罵你、冤枉你、把你趕出廟,苦行僧一定還是會打從心裡禮敬他們,說:「阿彌陀佛!這樣成就我。」

中國大陸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家人被迫還俗,寺廟也被毀壞,那時出家人穿著在家衣服,在工廠裡,男女混合編組地工作,完全看不出出家人的樣子。但還是有一些比丘、比丘尼,無論怎麼折磨、威脅,仍然堅持出家獨身。他們還經常在上了政治課之後,自己一個人偷偷打坐、念佛。沒有佛經,就默默背誦頭腦記得的經文,默默地做早晚課。

在一九七六年開放後,寺院一間一間重新開放,需要出家人投入恢復的工作。但多數出家人都還了俗、生了孩子,只有少數沒有結婚生孩子的人,像我的一位師兄,他是東初老人的法子,叫茗山長老,以及大陸現任中國佛教會會長——一誠長老、金山的慈舟長老,還有本煥長老、隆蓮比丘尼,他們都沒有結婚。這些鳳毛麟角的出家人,在當時的社會是受折磨的,但是他們意志不改、心願不改。大陸政策開放後,就靠這些少數人把佛教重新恢復起來,因此也受到人們的敬重。譬如我的老師——育枚長老,當初也是歷經艱苦、堅忍卓絕地持守出家的意志,南通地方的佛教就是靠他帶起來的。

反觀一些結了婚的人呢?像有一位頂頂有名的法師,在大陸恢復佛教活動後,也被請回寺廟,雖然他穿著出家人的衣服,但因為還了俗、生了孩子,實際上並不是出家人了,人家就看不起他,不稱他法師。我在狼山的師長,除了育枚長老,很多都結了婚、有兒孫;而我在大陸的同學,我回去看到的,也大都結了婚。我的同學都七十多歲了,七十多歲的居士重新再出家的是有,在寺廟裡做維那領單子,在趕經懺,都那麼老了,真的很可憐!

面對無常能屈能伸

出家人能屈能伸,「與乞丐人同行,不以為低;跟君王並坐,不以為尊貴」、「下與乞丐同行,不以為卑賤;上與君王並坐,不以為尊貴」,這幾句話要記得。現在,很多政府官員是我的弟子,對我很尊敬,但我不會仗他們的氣勢來欺負人,耀武揚威。政治人物的命運很無常,今天上台、明天下台,今天指揮人,明天可能成為牢裡的囚犯;有錢的人也是一樣,一夜之間可能就破產。對於出家人而言,這些都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有人說我們法鼓山,家大、業大、名大,但這些都不是我個人的。錢也不是我的,我是發願心在做事,用心把它經營起來,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我的。而且我吃得很少,睡覺的地方只要一張床鋪就足夠了,衣服也就是這些,哪個時候就兩眼一閉,一口氣上不來了,那這些東西是誰的呢?這些東西是有福報的人的,凡是懂得用它、參與它的人,就是有福報的人。

前天我去高雄紫雲寺晉山、開光,住了兩個晚上,那個道場是我的嗎?住在那裡的是幾位領執的法師,使用的是高雄地區的信徒,還有老比丘尼。我只是奉獻,擔責任。大家沒有飯吃時,或是信徒之間發生問題解決不了時,要來找我處理,我的「好處」大概就是這樣,沒有其他的好處。落成的時候大家歡歡喜喜的,反倒是我忙碌了一整天。

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出家人沒有東西屬於自己,還追求什麼名、什麼利?還追求什麼人家的恭敬、供養?佛經裡不是不斷訓勉我們出家人,名聞利養是地獄的因嗎?在我小時候,常常聽到一些大德法師們,罵出家人是地獄種子,也就是說,老是在名聞利養裡打轉,就是種了地獄的因!

舉例來說:過去在大陸,有的人是因為曾在社會上、事業上、功名上出過頭,動過頭腦,後來不得力、或者遭受挫折了才來出家。出了家以後,爭強鬥勝的習氣不改,看到寺院的出家人,就是做飯、掃地,好像傻傻的,都是一些平庸的人,於是就想:自己那麼聰明,至少可以當方丈看看。這就是在名聞利養上打轉的心態,很糟糕!出家所為何事?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另外,有人出家了,受了委屈,因為師兄弟大聲吼他,而執事沒有馬上處理,他覺得自己是弱者,受人欺負,出家比在家還要痛苦,所以想要離開道場。我們出家不求公平、不求合理、不怕受委屈,否則出家出不成。團體裡,並沒有故意訓練幾隻「老虎」來吃人,而是那些人在家時就是老虎,還沒出家時在外面吃人,出了家不敢吃人就吼人。這種人每個團體可能都有,僧團只好找「馴獸師」來馴這些老虎不要吼,吼的時候就會愈來愈少。

而被吼的人要修忍辱行,如果你被吼,就要想:「老虎在吼了!」那你就沒事了。不要他一吼,你心臟就碰碰跳,嚇得要死,你跟他談話的時候,就深呼吸,反正他也不會咬你,就讓他吼吧!我們出家人就要像這樣自己調心,自己成就自己,但這並不是慫恿那些老虎吼人,而是團體就是這樣,有一些人就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其實他自己也很痛苦。

要做高僧就要先接受委屈,接受被冤枉,接受種種的不合理。就當這些給人苦惱的人都是菩薩,讓我們修忍辱行,而他們是很可憐的,他們也為自己這種行為煩惱、痛苦,但我們把他當成菩薩,他們自己痛苦而讓我們練習成為高僧。

在二十一世紀的臺灣,出家是非常光榮的事,也是非常神聖的事。在我出家的時候,如果早上出門,遇到賭徒,他可能就會罵我一句很難聽的話——「賊禿」,因為看到我的頭是光的,就好像咒他輸光一樣;還有,我們的壓箱寶——「空」,一大早就看到空門的人,即一定會輸,就倒楣了。可是現在我們到哪一個地方去,多半的人都會用恭敬的心,稱呼你法師。

現在,優秀的人要出家,出家的人也都是優秀的,對於社會國家是有大貢獻的。我們是奉獻給整個世界、整個歷史的,像釋迦牟尼佛以及歷代高僧,都是奉獻給整個人類、整個歷史,我們要這樣期許自己,要有自信心。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1 法鼓家風|第三篇 長者行誼|安住道場,行同事攝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九輯 理念願景類|09-11 法鼓家風|第三篇 長者行誼|東初老人行誼一二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