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凡 例

聖嚴法師


凡 例

一、
本書原為《聖嚴法師七十年譜》,今將聖嚴法師七十歲以後事蹟續補,合為:《聖嚴法師年譜》,完整呈現法師一生行事與德學。
二、
本書為編年體:以月繫年,以日繫月,以事繫日。事蹟時間未詳,無法繫日者繫於月之末,無法繫月者繫於年之末,無法繫年者則繫於某一時期之末。事蹟跨越數日者,先總述該事,再別述各日行事。
三、
行事敘寫採綱目體,年月日之紀事為綱,日紀後之引文為目。綱目之間或為詳略,或為互補。若同一文件發生於兩時間,則採互文互見,不重出。如:「六月十日,於農禪寺為《五百菩薩走江湖》撰〈序〉。書於今年十月出版。(參見該條項下)」撰寫為序文發生時之事,出版則為序文產生社會影響時之事,故於兩處分別記述;但關係之序文為同一文件,只記載於一處。
四、
事蹟記錄譜主生平、學問歷程以及志業發展,其重要著述、有意識之行動、與時人時風時事之接觸,諸如:性情、志願、行為、思想、境遇、家教、師傳、友箴、思想發展、時人議論等皆所記述,而譜主志意所在之:佛教教育、人間佛教、禪學、戒學、佛法之現代化……尤為傳述重點。

五、
早期傳述重在譜主思想觀念,為使讀者完整了解譜主思想,且若干論文搜尋較為困難,因不憚煩多加引述,以見其思想發展之歷程與學思原貌。近年之傳述則觀念理論選錄略簡,因近年行事以事勝,故於相同行事仍重複見出,以見其弘化之實。
六、
譜文中,稱譜主為「師」、「法師」,凡稱「法師」而未名者,概指譜主。
七、
引文因多引述譜主自著,其間文字節略甚多,然為免太多刪節符號破壞版面,引文間之刪節號大抵省略。
八、
譜主自著多係引自一百零二冊之《法鼓全集》(二○○五年七月二版,含《續編》三十二冊)。凡出處註明為《法鼓全集》者,即屬上述版本,不另註明。少數篇章見於一九九三年出版四十一冊之《法鼓全集》而未收入二○○五年版者,隨文註明版次以作區別。
九、
《法鼓》指《法鼓》雜誌;《人生》指一九八二年復刊之《人生》月刊;「《人生》(舊)」則指復刊前東初法師發行至一九六一年之階段者。
十、
「法鼓山」所指多義,有時指譜主所帶領之團體,有時指精神境界;而於確指金山所在地時,二○○五年落成開山前以「法鼓山上」稱,之後以「法鼓山園區」稱。而譜主所創辦之機構、事業體單位名稱,因名稱過長,平常行文或稱舉時多以簡稱代替,詳如下:

  1. 「中華佛學研究所」簡稱「中華佛研所」。
  2. 「中華佛教文化館」簡稱「文化館」。
  3. 「法鼓山佛教基金會」簡稱「佛基會」。
  4. 「法鼓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簡稱「慈基會」。
  5. 「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簡稱「獎基會」。
  6. 「法鼓山聖嚴教育基金會」簡稱「聖基會」。
  7. 「法鼓山僧伽大學」簡稱「僧大」。
  8. 「漢藏佛教文化交流研究班」簡稱「漢藏班」。
  9.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簡稱「文基會」。
  10.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簡稱「人基會」。
  11. 「出家體驗暨僧才養成班」簡稱「僧才養成班」。
  12. 法鼓人文社會學院於籌備期間雖僅為「籌備處」,但公文外常簡稱為「法鼓大學」。

上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出版說明

下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譜前:名號.眷屬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