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十四年 / 西元一九五五年
聖嚴法師二十六歲
這一階段,我已經沒有佛經可讀。我所到過的臺灣本省寺院,除了幾本破舊的課誦本及懺本,根本不見有其他的佛經和佛書,當然更談不上有《大藏經》了。後來,到了鳳山佛教蓮社,讓我見到一本《楞嚴經》,而能借我一個星期,我已經如獲至寶。原典的佛經不多,要看佛書的人也少,所以流通和發行的數量極少。正好讓我有了這麼幾年的空檔,讀到了一些佛教以外的書籍。(〈軍中的歲月〉,《聖嚴法師學思歷程》,法鼓全集3輯8冊,法鼓文化,頁35-36[法鼓全集2020] )
我有幾位同學,也很用功,多數是為軍事教育的深造用功,用功的重點,很多是在英文,另有一些則是為高普考而用功,用功的重點是在社會科學。他們見我用功的方向,不倫不類:看佛經、看文學、看哲學,又看宗教,所以好心的勸我,教我認定一個目標。其實我是有目標的,我既不想以軍人為終身的職業,也不想到行政機關去討一碗飯吃,我是藉此機會打一打文學的基礎,然後再專志於宗教哲學中去,因為我的宗旨,很希望在可能的情形下仍做一個出家人。憑良心說,我之能夠塗鴉寫文學,主要是在軍中磨鍊出來的。(〈軍中十年〉,《歸程》,法鼓全集6輯1冊,法鼓文化,頁198[法鼓全集2020] )
民國四十四年秋,東初老人得孫張清揚居士之助,發起影印《大藏經》,聘請緇素大德成立「印藏委員會」,通過辦事章程,並託外交部部長葉公超先生由日本空運一部《大正新脩大藏經》作為底本。為荒蕪的佛教文化,為乾涸的佛教法海注入了新的生命。當時,參加贊助發起的,如嚴家淦、陳誠、于右任、張其昀、葉公超、俞大維、張群、錢思亮、俞鴻鈞、王雲五等國內政要賢達約四百餘人發起支持。(〈東初老人對佛教的貢獻〉,星雲,《東初和尚永懷集》,東初老人全集7,臺北:東初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頁69-70)
(〈敬悼煮雲法師〉,《悼念.遊化》,法鼓全集3輯7冊,法鼓文化,頁69[法鼓全集2020] )
(〈敬悼煮雲法師〉,《悼念.遊化》,法鼓全集3輯7冊,法鼓文化,頁69-70[法鼓全集2020] )
(〈悼念聖印法師〉,《悼念.遊化》,法鼓全集3輯7冊,法鼓文化,頁113[法鼓全集2020] )
〈阿秀〉、〈蘆葦〉,《文藝列車》,3卷3期,1955年;〈欲望〉,《文藝列車》,3卷4期,1955年;
〈精神上的俘虜〉,《文藝列車》,3卷6期,1956年;
〈最後的一課〉,《文藝列車》,4卷1期,1956年。
上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第一卷 1930~1961 沙彌‧小兵‧軍官‧比丘|民國四十三年 / 西元一九五四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第一卷 1930~1961 沙彌‧小兵‧軍官‧比丘|民國四十五年 / 西元一九五六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