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十六年 / 西元一九五七年
聖嚴法師二十八歲
最先是因性如法師接編《人生》月刊,他知道我會寫文章,所以硬是逼著要稿,他對我一向也是不錯的,礙於情面,我就寫了,並且我也從此有了一個「醒世將軍」的筆名,這不是因了軍人的身分而取,乃是為了攝化眾生與喚醒世人而取。(〈軍中十年〉,《歸程》,法鼓全集6輯1冊,法鼓文化,頁199-200[法鼓全集2020] )
(〈軍中十年〉,《歸程》,法鼓全集6輯1冊,法鼓文化,頁200-201[法鼓全集2020] )
近世以來,從佛教徒本身的表現看也好,從學者們對於佛教的認識和價值的評斷來看也好,可以用幾個名詞來說明:迷信、消極、不生產、分利分子。其實,釋迦牟尼佛所創的佛教,並不是這個樣子,出家僧團中的僧人,每天都有他們該做而須做的事;那叫作精進的修行,而且也不脫離人群。例如,釋迦牟尼佛制定比丘必須向人間托缽,藉此機會將佛法的理念和精神以及佛教徒的生活軌範、五戒、十善,傳擴到人間去,所以稱他們為遊化人間的「人間比丘」。
這也就是為什麼近代的楊文會仁山居士,要提倡刻印佛經、流通佛書,並且成立學院,培育僧俗的弘法人才了。他的學生太虛,起而提倡「人生佛教」;太虛的學生印順,繼而主張「人間佛教」;我的師父東初老人,則辦《人生》月刊;而我自己在臺灣創立「法鼓山」,目的是在「建設人間淨土」。這都是為了挽救佛教慧命於倒懸的措施,也是回歸佛陀釋迦牟尼本懷的運動。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年之間,我針對著這些問題,寫了十多篇文章,就是為了釐清這些問題。(〈軍中的歲月〉,《聖嚴法師學思歷程》,法鼓全集3輯8冊,法鼓文化,頁45-46[法鼓全集2020] )
佛教不但不鼓勵人家自殺,相反地,卻鼓勵人生的勇猛精進,面對現實,從正視現實而到透視現實,能夠透視現實,才是痛苦的真正解脫,也就是美化人生的最高境界。
學佛者的人生,應該是恬靜的,也該是積極的,更該是富有創造性或建設性的。佛教主張與世無爭而求達到人類和平的目的;佛教主張斷除煩惱啟發智慧,而求增進人類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佛教主張「依法不依人」以及禪宗的「教外別傳」,乃在鼓勵人生有所建樹。
我們能把地球淨化以後,地球也未嘗不能稱為極樂世界,筆者以為,為了免除「十萬億佛土」的長途跋涉,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在人間努力,使人間成為淨土,成為佛國。佛說「心淨國土淨」,能使人人做到「心淨」,此土豈不就是淨土?如果專求往生西方去享樂,而不顧人間罪惡的消除,實在與基督教的上生天國說同樣的屬於厭世與逃世,佛教徒怎會如此地自私?(〈人生何處來?又往哪裡去?〉,《人生》(舊)第九卷合訂本,7期,法鼓文化,2007年12月初版,頁15-16)
(4卷3期)
離開這個世界是學佛的目的,建設這個世界才是學佛的手段。中山先生將建設一詞,分為心理建設、物質建設、社會建設和政治建設四類,並以心理建設為四大建設之首,那麼佛教的建設也是著重於心理建設方面的,並且是屬於純粹的和平建設。國家建設的目的,不外乎家給戶足,國富兵強,擴大至世界,則為大同理想的實現。
佛教的教化,是在使得人人各安本分,不但「諸惡莫作」而且「眾善奉行」。(〈理想的社會與美化的人生(上)〉,《人生》(舊)第九卷合訂本,8期,法鼓文化,2007年12月初版,頁9-10)
(〈站起來吧,中國佛教!〉,醒世將軍,《菩提樹》,60期,1957年11月8日,頁4-5)
(〈站起來吧,僧青年們!〉,文珠,《菩提樹》,63期,1958年2月8日,頁8-10)
(〈從東西方文化談佛教文化〉,《教育.文化.文學》,法鼓全集3輯3冊,法鼓文化,頁11-18[法鼓全集2020] )
人們不了解佛法,總認為佛法是消極和厭世的,(其實)佛法本身,乃是積極救世的宗教,尤其還是鼓勵人生美化,啟發社會創造的宗教。所以佛法絕不厭惡現實的人生社會,並且還將現實的世界,給予無限的希望。佛經上說,釋迦牟尼以後,第二個在地球上成佛的,還有兜率內院的彌勒菩薩,佛經上說,當彌勒菩薩下生人間的時候,我們的世界,早已有了永久的和平,並且人口眾多,財富無量,沒有煩惱也沒有困難。那時候的人類之中,絕大部分都已信仰佛法,那是一個人間淨土的實現。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下一個結論:地球是會有一天要毀滅的,但在地球毀滅之前的若干億萬年,大同世界或人間淨土,卻早已實現了。
信仰佛教,等於得到了生命旅程中的方位指示。有了這種信仰,我們便不會在人生的歸途中兜圈子走冤枉路了;有了信仰,我們便會勇敢地去克服任何困難,不受任何困難所困擾,更不會因了困擾而感到煩惱。(〈美麗的未來境界〉,《神通與人通》,法鼓全集3輯2冊,法鼓文化,頁141-150[法鼓全集2020] )
(參見:〈人生書簡〉,《人生》(舊)第十二卷合訂本,6期,法鼓文化,2007年12月初版,頁25-26)
(4卷4期)
(《中國佛教》,2卷5期,頁7-8)
(〈我的渡舟─南亭法師〉,常進,《今日佛教》,1卷9期,1957年12月10日)
上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第一卷 1930~1961 沙彌‧小兵‧軍官‧比丘|民國四十五年 / 西元一九五六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第一卷 1930~1961 沙彌‧小兵‧軍官‧比丘|民國四十七年 / 西元一九五八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