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第二卷 1962~1975 從青澀比丘到博士法師|民國六十年 / 西元一九七一年

聖嚴法師


民國六十年 / 西元一九七一年

聖嚴法師四十二歲

〈留日的見聞和觀感〉《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98-99[法鼓全集2020] )

日本人在宗教或佛教方面的表現,凡是國際性的活動,無不爭取參與其事的機會,並且派有專人加以研究,作成專案,或提供大會討論,或作為日本佛教本身的活動方針。日本佛教之能有今日的景況,若非注意國際的活動,是辦不到的。〈住在日本所知的國際佛教〉《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276-277[法鼓全集2020] )

〈前言〉《大乘止觀法門》,法鼓全集1輯2冊,法鼓文化,頁4-6[法鼓全集2020] )

〈留學生涯〉《聖嚴法師學思歷程》,法鼓全集3輯8冊,法鼓文化,頁90-91[法鼓全集2020] )

案:此為我國佛教界符合現代論文寫作規範之初始作品,為我國佛學研究現代化之先聲。

有關我在日本的種種謠言,迅速地在臺灣流傳開來。弄到我的恩師東初老人,寫來一信,問我在日本的生活情形,因為有人傳說我已有了洗衣、煮飯等照顧日常生活的(女)人。於是,我給善導寺的寬裕法師去信,問他謠言的情況和原因。寬裕法師的回信很快,他說他在臺北沒有聽到任何人傳說我的謠言,希望我安心求學,不用為了此事煩惱,謠言止於智者。這樁謠言困擾,也就不了了之。〈我的留學生活〉《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80[法鼓全集2020] ;另參見:〈補述:我是風雪中的行腳僧―法鼓山的未來與展望〉《歸程》,法鼓全集6輯1冊,法鼓文化,頁248-249[法鼓全集2020] )

(今收〈日本宗教的過去和現在〉《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427-491[法鼓全集2020] )

〈師恩難報〉《悼念.遊化》,法鼓全集3輯7冊,法鼓文化,頁18[法鼓全集2020] )

當我剛把碩士論文,向學校提出之後,便接到東老人的來信,要我把論文抄一份寄回臺灣,送請樂觀老法師在《海潮音》發表,這當然是我應做而想做的事,同時也感激東老人對我留日以來的關心如此。〈前言〉《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法鼓全集1輯2冊,法鼓文化,頁3[法鼓全集2020] )


案:該校校長坂本部長村野等人評論,以為此篇為本年度十篇碩士論文中內容最精彩、最充實,分量也最重的一篇。(《海潮音》,52卷6期,1971年6月

日本人拙於做個人的特長發揮,巧於群體的分工合作。我國人的個人智力,平均高於日本人,也往往能以個人的努力在日本人群之中出人頭地,但卻不善於從事群體性的共同性的工作之努力。在目前,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愈來愈近,凡是有眼光的佛教徒,也無不把視線放遠到國際上去。但在我們國內,大多仍以各自的寺院為中心,往往便會忽略了全面的佛教大局。可是,處身於教團組織力量相當薄弱的狀態下的寺院住持們,又能如何地為全面的佛教大局而做具體的努力呢?這實在是值得我們深思再三的問題。〈留日的見聞和觀感〉《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97-98[法鼓全集2020] )

這一日本的學術會議,雖屬佛教性或民間性組織,它卻是結合了政府的、整個教育界的、全體佛教界及印度學佛教學界的精神力和經濟力的一個組織。凡為與印度學佛教學有關的學者,幾乎沒有一位不來參加。今年(發表論文)為十組有三百二十多人。

明治以來,日本佛教學術界的趨勢,是靈活地運用佛教學的語言學─梵文、巴利文、西藏文、漢文等,作原典的異本異譯的比較研究。由於接通了西洋的治學精神,所以能夠站在時代的角度,給漢譯的經典以及中華古德先賢們的註疏,作客觀的再認識的努力。因此而更為明確的發現,哪些觀點是出於中國人的構想,哪些觀點是源出於印度的佛教。〈日本的印度學佛教學會〉《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346-349[法鼓全集2020] )

本書是《佛教史概說》中的〈中國篇〉,以往國人所編的中國佛教史,大多偏於宗派及其教理發展的敘述,殊少能像本書這樣,對於佛教所歷各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地理因素、文化基礎、政治制度及其與佛教相互關涉的影響得失,作縱橫面的介紹和分析;至於教團的活動、教義思想的演變,當然也是本書的內容之一。本書的另一優點,在於接觸的範圍雖廣,卻能出之以要言不繁,使人讀來,一目了然。本書出版於一九六八年,乃是現有中國佛教史書之中最新的著作,它的最大特色,是集合了現代日本研究中國佛教史的五位專家,各就其所專長的範圍,分章執筆,最後由一人統理成書。〈譯者序〉《中國佛教史概說》,法鼓全集2輯2冊,法鼓文化,頁5

〈悼念王澤坤居士〉《悼念.遊化》,法鼓全集3輯7冊,法鼓文化,頁139-140[法鼓全集2020] )

(見:〈1971.8.15日記〉,道安法師,《道安法師遺集》,頁3176〈《梵文文法綱要》譯者序〉,明年2月刊布)

〈溫和活躍的日本在家佛教―立正佼成會〉《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268[法鼓全集2020] )

《菩提樹》,226、227期,1971年8、9月[法鼓全集2020] ;今收於〈日本的寺院和僧伽〉《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286-310[法鼓全集2020] )

(今收於〈附錄二:錫蘭的佛教〉《日韓佛教史略》,法鼓全集2輯5冊,法鼓文化,頁266-289[法鼓全集2020] )

在傳統性的中國佛教而言,從「唯證乃知」的觀點上,認為真正的了解佛法者,唯有真正如實修證的人。僅在文字知識以及表面的考察上,乃是無法深入佛法精神,也無從理解佛法精義的。這種觀點的具體表現,便是我國禪宗的「不立文字」而主張「以心印心」的直透悟入佛的性海。這是至高的宗教境界,也是獨步古今的宗教信仰。

然而,要使佛教之久遠博大,文字研究的工作,絕不能少,中國佛教之能成為大乘佛教的最大主流,即在漢譯經典的具全以及歷代高僧的著述。有真行,必有正解;有正解,必起正信;有正信,必能發為悲天憫人的弘法精神,作成不朽的傳世章篇。因此,當我們看到外國學者們,以近代的科學方法研究佛教,使之脫出宗教的形式成為獨立和客觀的一門學術,名之為Buddhologie(佛教學)的東西之時,亦當有以正面的態度來迎接它和認識它的必要了。〈近代的佛教學〉《學術論考》,法鼓全集3輯1冊,法鼓文化,頁248-250[法鼓全集2020] )

六十年,因著《中印佛教交通史》,專誠赴印巡禮聖蹟,此行並攜有先總統蔣公親書之「玄奘寺」匾額,代表頒贈旅印法師悟謙興建之玄奘寺。歸途訪問泰國、新加坡、印尼等國及香港,除應邀作弘法演講外,且竭力推展國民外交,熱誠宣慰僑胞,而於兩印特別有緣,所留德澤亦最豐。〈東初長老略傳〉,圓香,《東初和尚永懷集》,東初老人全集7,東初出版社,1987年5月初版,頁5

案:後二十年,法師率團至印度尼泊爾朝聖,亦至悟謙法師道場致供養。

蔡念生長者對於藏經目錄,所下的整理工夫,已為教內之所共知的大業。

這次聽到念生長者的計畫,更為可佩,他說:「因日本《大正藏》,究竟不失為近代一大結集,即其校合一項,即非少人少力所能仿效。但除《正藏》繼承歷代各藏規模外,《續藏》全屬日本人著作,今若再編一部續藏,仍以各藏經所有而《大正》正藏所無為限,大要取於《嘉興》及《卍字》兩續藏,成為中國人著作之《大正》續藏,如此則大正一正兩續,可代表漢文佛教之全。此中國人著作之《大正》續藏目錄,學人尚可竭盡棉力,但須有大力之人,出資印布。」

這部《中華續藏經》的內容,除了以《嘉興》
(駒澤藏本)及《卍字》兩部續藏的取材的主要重心,在此兩部續藏之所未收或在此兩部續藏編行之後,始被撰成的具有價值的佛教著作,亦宜編入《中華續藏經》中,而此一項,似宜以已經物故者的著作為準。
〈倡印「續編大藏經」〉《菩提樹》,228期,1971年11月,頁24-25

(參見:印順導師,《平凡的一生》(增訂本),臺北:正聞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八刷,頁193-196

〈道教學會與道教學〉《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377-410[法鼓全集2020] )

(今收〈溫和活躍的日本在家佛教―立正佼成會〉《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235-268[法鼓全集2020] )

〈我的留學生活〉《留日見聞》,法鼓全集3輯4冊,法鼓文化,頁70-71[法鼓全集2020] )

上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第二卷 1962~1975 從青澀比丘到博士法師|民國五十九年 / 西元一九七○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一冊|第二卷 1962~1975 從青澀比丘到博士法師|民國六十一年 / 西元一九七二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