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四冊|第六卷 2005~2009 示疾‧開山立宗|民國九十八年 / 西元二○○九年

聖嚴法師


民國九十八年 / 西元二○○九年

聖嚴法師八十歲

國內外重要大事

  • 莫拉克颱風襲臺,造成五十年來最嚴重八八水災及土石流,重創中南部。
  • 全球爆發H1N1新流感疫情。
  • 南韓前總統盧武鉉墜崖疑自殺身亡。
  • 一月,高雄元亨寺菩妙法師圓寂,享年八十九歲。
  • 三月,南投蓮因寺懺雲法師圓寂,享年九十四歲。

法師大事

  • 二月三日,法師圓寂,享年八十歲。植存於金山環保生命園區。
  • 獲頒總統褒揚令。
  • 出版:《聖嚴法師教話頭禪》、《如月印空―聖嚴法師默照禪講錄》、《無法之法―聖嚴法師默照禪法旨要》、《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心安平安,你就是力量》、《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Shattering the Great Doubt: The Chan Practice of
    Huatou
    (《虛空粉碎―聖嚴法師話頭禪法旨要》)。

在二○○八年尾聲,許多人都預期二○○九年恐怕經濟不會變好、社會環境依舊不安,而全世界景氣持續低迷。該怎麼辦呢?

實際上,不安是心理的一種感覺,是我們的心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覺得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定感,所以浮動不安。

認知順境、逆境都是過程

我們在十年前推出一個「心五四」運動,在大前年推出了「心六倫」和「關懷生命─防治自殺」運動,同樣源自「心靈環保」。「心六倫」的核心價值是盡責盡分、奉獻利他,是我們奉獻給全世界人類一種新的全球倫理運動。

只要還留有一口呼吸,就有無限的希望。事實上,沒有必要自殺。自殺多半是因為恐懼、害怕,對未來沒有希望、沒有安全感所致。有一位企業總裁去年自殺了,他的自殺讓我很震驚,也很遺憾。事實上,他在自殺前曾來看過我,說他活得很辛苦,我勸他要把心照顧好,把心安定下來,事情一樣一樣再來處理。其實他只要把觀念調整一下,認知逆境順境都是過程,一時間無法處理的事,不代表永遠不能處理,只要等待機會,隨時可能有轉機。而他自殺了,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面對困境要朝最好的方向看

我自己是從艱困的環境中走過來的,我小時候家窮,曾經窮到連一口飯也沒得吃,就去吃樹皮、樹葉子,還是一樣走過來了。我希望大家都能記住這句話:「心安就有平安。」外在環境的改變是正常的,人生遇挫折也是正常的,當我們面對挫折、面對困境,不必往最壞的地方想,而要朝最好的方向看。〈抱持信心希望迎向2009〉《法鼓》,229期,2009年1月1日,版1

師父在新春開示影片中,揭示二○○九年法鼓山週年活動的主軸,以「傳薪創新,感恩發願」勉勵護法信眾,承擔起薪傳的責任,將「心五四」、「心六倫」等理念,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同時在既有的基礎上,感恩眾緣成就今日的法鼓山,更要發願弘揚漢傳佛教。方丈和尚則期勉大眾,面對當前艱困的環境,更要用佛法來應對,為自己也為社會安心。〈歲末分享會 全臺首度感恩連線〉《法鼓》,230期,2009年2月1日,版1;另參見:〈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1-312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2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2

有鑒於師父生命徵象極不穩定,都監果廣法師及侍者常寬、常願法師等三人,以見證人身分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這是比照二○○六年師父親自簽署的內容,凡侵入性治療皆不接受。晚上十一時半,果廣法師與衣缽寮全體法師跪於師父病榻前,懇請師父再住世。師父閉目淌淚,神情平靜。〈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2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3

對於自身的健康狀況,聖嚴師父平常就提醒弟子「關心,但不要擔心」,也不時要大眾隨時警覺生命的無常,加緊用功,修福修慧。不少信眾在得知訊息後,主動前往各地道場,禮拜《大悲懺》和精進持誦〈大悲咒〉,為心所掛念的聖嚴師父祈福。(〈各地舉辦觀音法會 為師父祈福〉《法鼓》,230期,2009年2月1日,版1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3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3-314

案:此專案即為籌備法師捨報圓寂之相關事宜。

水陸法會,純粹是漢傳佛教的一種修持法,而且是漢傳佛教諸多修持法門之中最大的一項。一般講修持,我們知道有禪觀、禪定,這是其中一大流;其次有經懺誦念的儀軌行持,如最早有隋代的天台智者大師編成《法華三昧懺儀》,陸續則有唐代華嚴宗的宗密禪師彙編《圓覺經道場修證儀》,唐代的悟達國師依據宗密禪師的《圓覺經道場修證儀》編寫《慈悲三昧水懺》;宋代天台的四明知禮大師編寫《大悲懺》,宋代慈雲遵式大師制定《願生淨土懺願儀》及《淨土懺法儀規》等儀軌;元代開始,蒙古人的經咒佛事大行,明代則有中峰明本禪師完成淨土法門的《三時繫念》,一直到明末,蓮池大師修訂焰口集成《水陸道場儀軌》,從此普行於世的漢傳佛教,便是經懺了。

《大悲心水陸儀軌》的修訂也是我的構想,我們組成一個《大悲心水陸儀軌》修訂小組,由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擔任總監,陳英善副教授指導天台及華嚴的教觀,由僧團執筆。這次的修訂是件大工程,也是大功德,這可以說是所有投入水陸儀軌第三次大規模修正改進的僧俗四眾之共同成就與貢獻。這項功德將與法鼓山革新之水陸法會一同流傳。〈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4

師父問起方丈和尚近況,方丈和尚答都在關懷大眾。師父又問:「大眾好嗎?」方丈和尚回答:「大眾都很精進用功。」師父再問:「如何精進用功?」方丈和尚說明,大眾皆為師父法體安康而念佛祈福。〈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4-315

本來我有個計畫,要把《美好的晚年》這本書完成,但以前幾天的情況,我是一度無法完成的。現在我要交代,《美好的晚年》這本書還是要完成,雖然這個晚年並不怎麼美好,可是這個ending還能夠讓我親自在這裡交代,還算是美好的。

僧團的領導階層一定要穩固,這是我的遺命,這點非常重要,請大家一定要堅持。

最後,我要講法鼓山的法統。我這一生都是住持正法、弘揚正法,如果有任何人從迷信的起點來建議我,我都是不接受的。一定要回到正法,回到正統的佛法。任何一個凡夫身,最後一定歸於空幻,不可能還留有什麼金剛身、法身,這些都是沒有的。〈十四、最後的口述〉《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268-270〈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5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5-316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6

師父在農禪寺大殿向正為師父安康祈福的共修大眾致意。接著轉往雲來寺,親赴每一個樓層關懷專職與義工菩薩們。原訂在下午於雲來寺錄製的「生前告別」講話,由於著涼而取消。〈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6-317

師父表示,法鼓山第一階段的僧眾教育已經完成,後續的法鼓大學,尚須大眾護持。會後,師父贈每人一本剛出版的《放下的幸福》,並說:「我已行至生命的邊沿,仍在出書,這是我唯一可留下的財產,勝過金銀財富,這些書就是我的開示。」〈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7

(〈序〉文見今年二月底譜文;另參見:〈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8

案:《一缽千家飯―法鼓山攝影集》版權頁標記出版時間為「初版一刷:二〇〇九年二月」。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9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9

《隨師日誌》未刊稿

《隨師日誌》未刊稿

長老見師父病況,放心不下,除夕至春節期間,幾乎每日到醫院探望師父,來訪時,師父多半在睡夢中,長老並不打擾,只是探視。〈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19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20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20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20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20

我在二○○四年已出版了《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現在,二○○九年初所出版的《聖嚴法師教話頭禪》,此書的出版,對於「中華禪法鼓宗」的禪學教法就比較完整。

一九九八年,我在象岡首度主持了「默照」、「話頭」單一法門專修禪七,引領禪眾一門深入契理契機。我們除話頭禪七外,另外還有禪十、禪十四,甚至在去年(二○○七),我們還在法鼓山上首度舉行了話頭禪四十九。〈作者序.讓中華禪法鼓宗的教法更完整〉《聖嚴法師教話頭禪》,法鼓文化,2009年1月初版一刷,頁3

今年是法鼓山成立二十週年,《人生》雜誌創刊六十年,而僧團、護法會、中華佛學研究所成立三十週年。

傳薪 是一種責任

一九四九年創刊的《人生》雜誌,時間最長,至今已經六十年;其次是一九五六年落成的中華佛教文化館。

老人往生之後,我的確回來了,回來之後,首先將文化館重建。我那時是有企圖心的,重建以後,就在這裡創辦了中華佛學研究所,成為法鼓山教育事業的起步。

感恩 成就法鼓山一切因緣

中華佛研所一路走來,我要感謝的人很多,特別是成一長老、方甯書教授和李志夫教授,他們給了我許多幫忙,除了找信徒護持之外,又為研究所找老師、找學生,非常辛苦。

有人問我,法鼓山是怎麼出現的?最初創建法鼓山的理念是什麼?我說沒有理念、沒有理由、沒有動機,純粹是因緣,讓我一步步地走下來。比如有些事不是我自己主動要做,而是由於信眾鼓勵,希望我建寺起廟,成就人們修行,如果沒有他們,我自己並沒有多大願力要開辦什麼,我唯一的願心,只是要將佛法傳播給這個世界,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

在這整個過程中所有奉獻、護持的人,都是我的恩人,也都是法鼓山的貴人。

創新 使佛法普及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心」,是從心做起、從心去開發、從心去推廣,最後成就的也是自己的心。這是佛教的根本內容,所以說心靈環保的觀念並不新鮮,可是「心靈環保」一詞,過去從沒有人講過,因此也不陳舊。

發願 將漢傳佛教發揚光大

中國佛教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在中國大陸已經奄奄一息,可是卻在臺灣欣欣向榮。原因是在臺灣佛教徒的心中,有一份薪傳的責任感,包括當時從大陸來臺的老一代和中青一代法師,都朝這個方向努力。

佛教能在臺灣廣為發展,也要感謝臺灣社會開放的氛圍,政府雖然不鼓勵,卻也不妨礙我們,讓我們能有多少力量就展現多少力量;也感恩當時臺灣社會的和諧安定,讓我們能把佛教的影響力推廣出去。現今只要一講起中國佛教,大概不能不提臺灣佛教的經驗,臺灣佛教的發展與貢獻,也對中國大陸產生了影響,這是我們必須感恩的。

此時此刻的法鼓山已經有了基礎,如果我們不繼續往前走,那是前功盡棄了!〈法鼓山創立二十年 薪火相傳六十年〉《法鼓》,230期,2009年2月1日,版2

306期,2009年2月1日,頁6-8)。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21《隨師日誌》未刊稿

《隨師日誌》未刊稿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21

《隨師日誌》未刊稿

〈附錄.隨師記行.法華鐘響,七如來迎〉《美好的晚年》,法鼓文化,2010年2月初版一刷,頁321

會議由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主持,副住持果暉法師代表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向悅眾報告聖嚴師父圓寂捨報消息,並宣讀師父遺言。

七時三十分,方丈和尚趕達會議現場,向大家說明師父示寂過程,請大家心安、念佛,隨後趕往農禪寺出席記者會。

果光法師代表報告,聖嚴師父自二○○五年生病以來,僧團即思考籌備相關佛事,至去年即已籌備「圓滿專案」,以「祈願、發願、還願」為主軸,規畫三階段的「圓滿專案」。與會悅眾靜默聆聽法師說明後,隨即雙手合掌,虔敬念佛。〈放下色身 自在告別〉《法鼓》,231期,2009年3月1日,版2

一、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我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毘、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鋪張,靈堂只掛一幅書家寫的輓額「寂滅為樂」以作鼓勵;懇辭花及輓聯,唯念「阿彌陀佛」,同結蓮邦淨緣。

二、身後若有信施供養現金及在國內外的版稅收入,贈與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我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依佛制及本人經法院公證之遺囑處理。

三、凡由我創立及負責之道場,均隸屬法鼓山的法脈,除了經濟獨立運作,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宜納入統一的機制。唯在國外的分支道場,當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期禪修在異文化社會的生根推廣。

四、法鼓山總本山方丈一職,不論是由內部推舉,或從體系外敦聘大德比丘、比丘尼擔任,接位之時亦接法統,承繼並延續法鼓山的禪宗法脈,亦不得廢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是為永式。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團精神中心,督策僧團寺務法務僧斷僧行,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

五、我的著作,除了已經出版刊行發表者,可收入全集之外,凡未經我覆閱的文稿,為免蕪濫,不再借手後人整理成書。

六、在我身後,請林其賢教授夫婦,將我的「年譜」,補至我捨壽為止,用供作為史料,並助後賢進德參考。故請勿再編印紀念集之類的出版物了。

七、我的遺言囑託,請由僧團執行。我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八、僧俗四眾弟子之間,沒有產業、財務及權力、名位之意見可爭,但有悲智、和敬及四種環保的教育功能可期。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

九、在這之前本人所立遺言,可佐參考,但以此份為準。

末後說偈: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聖嚴師父遺言〉《法鼓》,231期,2009年3月1日,版1

聖嚴師父的法體自二月四日凌晨從開山寮移靈至大殿後,隨即有各界人士前來瞻禮法相。

來自全球各地數以萬計的信眾,不分宗教、種族、階層,在短短的二天內,不約而同趕來法鼓山瞻禮,向師父表達由衷的感恩與緬懷;並透過聲聲佛號,感念師恩,祝禱一切眾生。〈師父圓寂紀實〉《法鼓》,231期,2009年3月1日,版3

聖嚴法師盤坐,說起師父東初老和尚往生時,自己哭了,心情如遭「雷打、電擊」。

他說,會哭,不是因為「他死了,我怎麼辦啊?我完蛋了!」而是因為師恩未報。聖嚴說,往生的師父,「不需要我為他悲傷」,因為東初老人是「坐化」的,自己知道何時往生,自己坐著就走了,「還要我悲傷什麼?」

聖嚴法師說,這是凡人的「愛別離苦」。說完,他臉上浮起笑意,看著台下信眾停頓許久,然後說:「等我死後,看你們誰哭?」「如果我馬上死了,你們很多人會哭。如果我很多年之後才死,你們打過禪的,沒有人會哭,會說:啊!這個人我認識,我跟他打過七。」〈法師的最後說法〉,梁玉芳,《聯合報》,2009年2月7日,版A15

靈龕兩旁,擺放聖嚴師父的著作《法鼓全集》、教導弟子的禪修香板,象徵師父修學佛法、弘傳禪法的成就,展現永久弘傳住世的法身舍利。

今能長老在聖嚴師父靈龕前開示「修殯封龕法語」,並念祭文介紹師父的不平凡一生,誦讀完最後一段法偈「度世已功圓,歸入真常界,萬緣俱放下,往生極樂國」後封棺,八位弟子緩緩蓋棺,僧俗四眾齊聲迴向,圓滿封龕儀式。〈聖嚴師父圓寂佛事專輯〉《2009法鼓山年鑑》,法鼓山基金會,2010年8月初版,頁94

〈聖嚴師父圓寂佛事專輯〉《2009法鼓山年鑑》,法鼓山基金會,2010年8月初版,頁94-96

〈聖嚴師父圓寂佛事專輯〉《2009法鼓山年鑑》,法鼓山基金會,2010年8月初版,頁96-97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堅毅禪慧,善智慈悲。少歲偃蹇困頓,矢志發心向佛;承繼漢傳臨濟曹洞法脈,盡瘁中國佛教經典教義,紹休統緒,徽音悠揚。嗣負笈東瀛立正大學,浸淫明代禪學精髓,闡釋佛門雅誥堂奧,探賾索隱,道崇潛修,為我國首位博士高僧。畢生提倡人間佛教,啟迪信眾應機隨緣;踐履心靈環保,落實人文關懷,哲思霖雨,沾溉社會;風雪行腳,深植國際。平素勤習經藏,述作豐贍,睿旨幽眇,尤以《比較宗教學》、《戒律學綱要》、《正信的佛教》等論著,丕奠永續弘法基石。復籌設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佛學院暨法鼓大學,推展文化教育,完備佛學研究,陶鎔鼓鑄,瞿曇薪傳。曾獲頒社會運動領袖獎、中山文藝創作獎、行政院金鼎獎與文化獎、中山學術著作獎、總統文化獎等殊榮,力促宗教交流,詮證現代禪風,金聲玉振,敷教淑世。綜其生平,大願興學,厚澤溥被黎庶;玄德遺愛,涵濡人間淨土,流光垂祚,亙古馨長。仁者已遠,軫悼曷極,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大德之至意。

總 統 馬英九

行政院院長 劉兆玄
〈總統令,中華民國98年2月13日,華總二榮字第09810008591號〉《總統府公報》第6850期,中華民國98年2月25日

聖嚴法師八十年精彩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師父自小身體孱弱,幼年時曾窮到吃樹根,但卻能以小學四年級的學歷,取得日本文學博士學位,並且遠赴美國弘法,最後回到臺灣創辦法鼓山,成為一代宗師。

對臺灣社會來說,聖嚴法師圓寂,誠然走了一位得道高僧,卻留下了完美的人格典範。他給我們的遺產不是權力、不是財力,也不是舍利子,而是一種困知勉行、普度眾生的價值與精神,這就是一種足以提昇人品、淨化社會、扭轉乾坤的軟實力。英九由衷盼望大家透過身體力行,實踐聖嚴法師一生矢志打造人間淨土的宏願,在臺灣這塊福地上開花結果,這是紀念聖嚴法師、也最符合他一生理念的最好方法。〈馬英九總統追思致詞〉《法鼓》,231期,2009年3月1日,版5

法眷代表包括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副住持果暉法師、常聞法師,果如法師、繼程法師、惠敏法師,果鏡法師、果舫法師、果廣法師;法緣信眾代表有總統馬英九、副總統蕭萬長、護法總會總會長陳嘉男;西方法子居士代表有查可.安德列塞維克、賽門.查爾德、吉伯.古帝亞茲,共五組十五位代表分別進行,每組三人,分別負責將法師舍利函倒入洞穴中植存、獻花、覆土。五組陸續完成後,全場默禱一分鐘,肅穆寧靜。〈聖嚴師父圓寂佛事專輯〉《2009法鼓山年鑑》,法鼓山基金會,2010年8月初版,頁98

植存代表包括: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總統馬英九、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法鼓山僧團女眾代表果廣法師、法子代表繼程法師、西方法子代表賽門等。《人生》月刊,307期,2009年3月,頁34-37

師父年少就讀靜安佛學院時的老師守成長老、同學了中長老,當年鼓勵師父赴日求學的慧嶽長老、師父留日時期好友三友健容教授、這次佛事主法和尚今能長老,以及真華長老、寬裕長老、廣慈長老、晴虛長老等多位師父的師長、摯友,因著師父捨報,重又聚首,緬懷之際,更多了一份同修道侶間的惺惺相惜。

此外,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廣元長老、佛光山心定法師、靈鷲山心道法師、福嚴佛學院院長厚觀法師、香光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弘誓學院昭慧法師、美國莊嚴寺住持法曜法師、新加坡毘盧寺方丈慧雄法師、斯里蘭卡強帝瑪法師等,以及慈濟功德會、福智佛教基金會、圓光文教基金會等教界團體,都來悼念追思。

師父一生致力國際間的宗教交流與合作,因此各宗教都有代表前來瞻禮,包括天主教耕莘文教院院長杜樂仁、賴甘霖神父等,而曾經與師父多次對談的單國璽樞機主教,也委請天主教臺灣區總主教洪山川來致意;多次到法鼓山講課的馬天賜神父亦致電悼念,言談之間,盡是感恩、懷念與不捨。此外,藏傳、南傳及道教等團體,也派代表來致意。

政、商、藝文各界人士多深受師父影響,除了總統馬英九、副總統蕭萬長之外,前副總統呂秀蓮、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前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謝長廷等部會首長、政黨代表皆前來感念。〈各界緬懷 追思感念〉《法鼓》,231期,2009年3月1日,版3

紛至沓來的唁電與追思文,透過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聖嚴教育基金會、慈善基金會及行政中心等體系內各個單位轉來。例如曾多次與師父會面晤談的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喇嘛,特別派遣代表團轉達弔唁函,信中提到:「我的法友,臺灣佛教比丘聖嚴法師,是一位善智兼備,終其一生都以講修方式服務和弘傳教證二法的佛教導師。」佛光山的星雲法師、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美國仁俊長老等諸多教界長老,也透過信箋緬懷師父。

年近百歲的國學大師季羨林教授,更親自撰文,發送唁電來悼念摯友;跟隨師父修行三十餘年,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于君方教授追思表示,「如果我無緣在三十多年前遇到師父,我不會是今天的我。」〈回歸本來面目 師父佛事簡約莊嚴〉《法鼓》,231期,2009年3月1日,版1

師父圓寂以後,《聯合報》做了一個報導,說師父在病危時,曾說「會再來人間」。其實關於再來人間的說法,在師父的書上或開示裡都曾經提到。在師父生病以後,我也有幾次聽到師父是這麼講的。

第一次是在二○○七年五月,有天晚上到了用藥石的時間,我請師父準備用餐,但是師父說沒有胃口,吃不下飯。我便跟師父懺悔說:「弟子知道師父在洗腎,必須控制飲食,所以煮出來的口味不是很好吃,假使可以,弟子希望下輩子再當師父的侍者,幫師父準備更可口的三餐。」師父回答說:「常願啊!結緣並不只是結你我的緣分,而是要結眾生緣。」於是我又問:「師父會再來法鼓山嗎?」師父便說:「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之大,眾生有無邊無盡要度,下輩子去哪裡還不知道。」

第二次是在二○○八年,有天晚上師父淨身以後,準備入睡,我幫師父蓋好被子,又聊了幾句。我說:「跟師父修行真的很幸福,弟子下輩子還要當師父的徒弟。」師父說:「好」,之後我又問:「師父下輩子會再來人間嗎?」師父先是回答:「會」,但接著就說:「有這種想法太執著了,釋迦牟尼佛說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我不一定去哪裡,有眾生需要的地方我就去。」

第三次也是在二○○八年,有一天接近中午,師父還在臺大醫院洗腎,我跟師父聊著聊著,談起法鼓山是因師父才有的,假使有一天師父離開了,法鼓山怎麼辦?師父就說:「沒有關係,就算我離開了,法鼓山也不會受影響。」我接著又問:「師父下輩子會不會再來法鼓山?」師父就說:「會啊,不去法鼓山,去哪裡呢?」〈常存心中的經典〉,常願法師,《今生與師父有約(一)》,聖嚴教育基金會,2011年2月初版一刷,頁146-149

上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四冊|第六卷 2005~2009 示疾‧開山立宗|民國九十七年 / 西元二○○八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四冊|譜後 2009~2015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