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自己修持的經驗,實在很苦,我把門關起來自個兒打七,那時既沒有人指導,又不懂得方法,只是拚命地拜懺。最初拜的是淨土懺、大悲懺,然後又加上拜《法華經》,於是早上拜淨土懺,下午拜大悲懺,晚上拜《法華經》。整天都是念咒、誦經、拜經,結果得到什麼?僅得到身心的平靜。我最初修行,大概是半年以上,身心上才產生反應,因為沒有人指導的緣故!在那段時期,有人要我學虛雲老和尚;我想虛雲老和尚是怎麼樣的?他已圓寂了,我怎麼學?也有說我應該學印光大師;印老早生蓮邦,已無法親近,又從何學起?又有人勸我應該學弘一律師;我也想學,但如何學,也不知道。也有人要我學太虛大師。當時實在感到很苦,這四位大師的名字,把我壓得喘不過氣來,怎麼辦?我到底要走哪一條路?
明末的蕅益大師也曾經發生過這樣的困難,他就到佛前作鬮,寫了八個宗派的名字,在佛前禱告後再拈,拈了三次都拈到天台,但他並不喜歡天台。我又不願意這樣做,雖相信抽籤、卜卦也有其道理,但要我照著去做,卻絕不願意,怎麼辦?
想來想去,忽有所悟,印光大師究竟學的是誰?印光大師不就是印光大師嗎?太虛大師究竟學誰的呢?太虛大師不就是太虛大師嗎?弘一律師究竟學的誰呢?弘一律師不就是弘一律師嗎?原來他們誰也沒學啊,虛雲老和尚也是如此。由於這個覺悟,我決定哪一個也不學,只學釋迦牟尼佛,學不好,沒關係,我還是聖嚴,不至於落個四不像,今天我所走的路是如此。告訴諸位!我修行是經過一段漫長的摸索階段,後來我遇到了一位老和尚,他開示我二、三句話,使我受益匪淺,對我的心理轉變關係也很大!主要講的是什麼呢?就是:「放下,放下來,學密、學禪、學淨土、學什麼?想成佛,又想上西方,又想開悟,這些東西都要放下。」
放下以後什麼都有了,如果放不下,一個也抓不住的。直到現在,我還一直告訴人:「我啊!就是用這個原則。」因此,我剛才講打七,原因就是你在這七天之中,從第一天開始能逐漸地放下,這七天一定會有成就的。
如果你放不下的話,像我那時候,又要抓那個,又要抓這個,抓來抓去,就像掉入海裡到處亂抓,有什麼抓什麼。結果抓了這一個放了那一個,抓住了這個,恐怕這個不可靠,又抓那個;抓住那個,怕也不行,再抓另一個,結果什麼也沒抓到;放下來以後,卻是真正地抓住了。
希望你們在七天之中,從第一天開始,就能放下你所希望的東西;我昨天就是這麼講,今天還是這麼講。放下什麼?放下你自己,放下與你自己有關係的東西:放下你的希望,放下你的過去,放下你的未來,連你的現在也要放下。在這七天中,如果你放不下的話,除了腿痛以外,什麼也得不到;放下了,你會得大受用!
現在告訴諸位,你們放不下的是什麼呢?臉總要洗吧!手髒了總要擦一擦吧!早上起來牙齒總要刷一刷吧!身上出了汗總要洗洗澡吧!地弄髒了總要掃一掃吧!這些都是放不下;還有我們要進大殿的時候,總要把服裝穿整齊吧!這表示恭敬莊嚴道場。其實你們中午就看到我把長衫脫了就進大殿去;如果你們打坐的時候,覺得太熱了,把上衣脫掉打個赤膊也可以。這是修行,修行就是要放下一切!但是心中放不下,身上放下也沒用;嘴裡放下,心裡放不下也沒用。一定要從心裡先放下,心裡放下了,你身上放不下是沒有關係的;心裡放下了,口上放不下也沒有關係。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放下與擔起》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