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不要什么都往外说

人生的稳固且可持续性,自我的稳固且可持续性,才是刚需。

昨天和朋友聊天,她找我倾诉了很久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顿。

聊到半途,她突然问我:哎,怎么好像从来没听你对别人说过什么心事呢?好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对你叭叭叭。
我说:你到今天才发现啊哈哈。
她说:为什么?难道是我们这帮朋友不配?我说: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深度的人。顺便还发了一个可爱娇羞的表情包。她只回了我一个字:滚。

后来我们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她继续讲述她的心事,我继续开导和安慰,但到了晚上,我又想起这个小插曲。其实也有其他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因为我在现实朋友圈子里一直都是扮演着知心大哥的形象,和我在网络上的人设如出一辙。很多人找我倾诉,寻求安慰,或者想要得到理性的建议,也知道我口风严,不会到处八卦,这才放心对我敞开心扉。

而我自己却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我从来不会主动对别人说自己的心事,更不会对所有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别人说,我可以听,别人若问,我都说没事。我曾调侃说:“因为我知道没用啊,事儿说了就说了,但渡劫却要亲自来。”这是一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但站在我个人性格和为人处世的立场,我的确有一个建议是:不要什么都往外说。因为过度的分享自己,是一种高危高风险行为。

高危在何处?于自己而言——我是一个非常善于倾听的人,虽然我这个人自认没有什么耐心,但在倾听这件事上,我很有耐心,也懂得闭嘴。但,根据我多年的人际交往经验,和网上许多读者对我的倾诉,我察觉到一点是:很多人,其实并不会表达。虽然他们可能有着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有表达欲,却不一定代表就真的会表达,尤其是有效表达。你可以回想一下,在你对别人进行倾诉的时候,是在做什么?其实就是在讲【事实】和【情绪】。

就是自己基于怎样的事实,产生了怎样的情绪干扰,然后渴望通过倾诉而寻求安慰和帮助。但有很多人,可能想得挺好,话一出口,就变了味道。更多的是表达情绪,而非讲述事实。我遇到过很多人在倾诉的时候,只一股脑往外宣泄自己的情绪,反反复复说自己多么难过多么痛苦。可到了表达事实的时候,就走两个极端:要么是一笔带过,重点表达情绪,要么就是把事实来来回回说,说了一遍又一遍,就好像对面的人听不懂一样。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无效表达。

最终的结果,想要寻求的安慰和帮助可能没有得到,却一遍遍让自己重新陷入那些情绪当中,反反复复加重了精神内耗。当然,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控自己的情绪,但如此反复进行,就像我前几天才刚刚写过的那句话:重新回到过去的那场大火里。

一个事实是:过度且无效的表达,会加重你对情绪的感知,无形中给自己又打了一层难以挣脱的烙印。

高危在何处?于他人而言——这一点可能就更好理解了,你肯定也懂,不过度表达,是因为你真的不知道你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人。有时你说出的那些软弱,最终都变成别人手里的那把刀。这个层面,我只想一笔带过,我主要想说另一个方面。

而另一个现实是:如果对方真的是你的好朋友,其实也不能什么都往外说,更不是没有止尽。你在倾诉的时候,其实在做一个什么动作?刚才我写到了【宣泄】这个词,就是倒,吐,把自己的负能量都倒出去,想要通过倾诉完成一个把情绪扔掉的过程。而谁接住了呢?你所倾诉的对象。你可能没有恶意,没有任何针对对方的举动,可对方却因为你的过度分享,无形中做了你的负能量接收者。做了你的垃圾桶。

做一时可以,一直做就不行。时间久了,就会让对方觉得烦,觉得被干扰,觉得自己也变得负能量满满,最后的结果就是:只要一看到你,都会产生应激反应,觉得下一秒你就又要开始倒垃圾,见了你都要躲着走。一定要记住一点:再亲密的人,也要克制自己的表达欲。过度的分享,会适得其反,不信你试试。

高危何解?那既然知道了过度分享是一种高危行为,那我们该如何去排遣自己呢?难道就不倾诉了么?不是【不】,而是【度】。这个层面,我也想一笔带过,我主要想说另一个方面。我一直都觉得,人的倾诉,不一定对【人】。

倾诉,其实是一个【口子】,想要通过宣泄的方式,来让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释放,让这个口子可以排解自己现下的忧烦。然而,这个口子,不是真的张嘴说出口才算是口子,也不一定非要对着谁去诉说才是口子。我的意思是,你的口子可以很多,不一定必须非要是人,尤其是某个人。精神寄托可以是任何事情,但唯独不能是人。

如果把这个认知放在今天文章的主题中,可以进行如此的解读——当你对一个人倾诉,也获得过安慰时,你无形中就将自己的某部分精神和自我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时间久了,你就只渴望通过他的帮助来解答自己的困顿,形成了一种高度依赖。

这不仅对对方不公平,于自己也是高危行为,因为对方不是恒定不变的定量,他是随时在变的人。而我们所期待可供发泄和排解的那个【口子】,最好是稳固的,最好是不变的,最好是永远对自己有利的。而这些要素,人却不适合。

所以,遇到艰难时,不是忙着倾诉,或不仅仅是倾诉,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口子。与其着急忙慌想着赶紧找到人去倾诉,去张嘴说,去让情绪一遍遍干扰自己,不如尝试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口子。只要你拥有了自己的口子,那很多事情,说不说出口,其实都无所谓了。懂得都懂。

最后:回到开篇里我和朋友的聊天,她疑惑我为什么不对别人诉说心事。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口子——阅读和写作。我把自己所有的疑惑,所有的困顿,所有的情绪,以及所有的思考和对自我与人生的认知,都放在阅读和写作里。以阅读来解惑,以写作来表达。所以,我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脑子里和心里都空空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波澜。

很多读者都在催我直播,或者建个什么读者群,我都很直接地回复说:我觉得我和大家没什么可说的。不是无话,而是话都在其他地方表达过了。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口子,人就会沉下去,心就沉下去。就像一杯可能并不十分清澈的水,烧得滚烫,或者随时晃动,水里的杂质会不断进行翻涌,让这杯水变得混浊而污秽。

但只要静置一段时间,杂质沉下去,上面的水就会平静而清澈。人生,其实就是一杯并不清澈的水。要做的并非是让情绪和往事一遍遍来回翻涌,而是静置,沉下去。

找到一个或几个稳固的口子,像是稳固自己人生的装置,牢牢掌控住自己的人生,让它不至于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左右摇晃摇摇欲坠。而这些,统统都不是过度分享自己就能够做到的。所以,不要什么都往外说。所有的为自己,都不靠跟别人絮絮叨叨就能解决的。

学会闭嘴,看看自己的周围,找到能够让自己平和的力量,找到能够稳固自己的东西,什么都好,什么能让你静且稳,就使用什么。慢慢你就会意识到:人生的表达,并非是刚需。人生的稳固且可持续性,自我的稳固且可持续性,才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