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不要什么都往外说

人生的稳固且可持续性,自我的稳固且可持续性,才是刚需。

昨天和朋友聊天,她找我倾诉了很久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顿。

聊到半途,她突然问我:哎,怎么好像从来没听你对别人说过什么心事呢?好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对你叭叭叭。
我说:你到今天才发现啊哈哈。
她说:为什么?难道是我们这帮朋友不配?我说: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深度的人。顺便还发了一个可爱娇羞的表情包。她只回了我一个字:滚。

后来我们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她继续讲述她的心事,我继续开导和安慰,但到了晚上,我又想起这个小插曲。其实也有其他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因为我在现实朋友圈子里一直都是扮演着知心大哥的形象,和我在网络上的人设如出一辙。很多人找我倾诉,寻求安慰,或者想要得到理性的建议,也知道我口风严,不会到处八卦,这才放心对我敞开心扉。

而我自己却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我从来不会主动对别人说自己的心事,更不会对所有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别人说,我可以听,别人若问,我都说没事。我曾调侃说:“因为我知道没用啊,事儿说了就说了,但渡劫却要亲自来。”这是一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但站在我个人性格和为人处世的立场,我的确有一个建议是:不要什么都往外说。因为过度的分享自己,是一种高危高风险行为。

高危在何处?于自己而言——我是一个非常善于倾听的人,虽然我这个人自认没有什么耐心,但在倾听这件事上,我很有耐心,也懂得闭嘴。但,根据我多年的人际交往经验,和网上许多读者对我的倾诉,我察觉到一点是:很多人,其实并不会表达。虽然他们可能有着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有表达欲,却不一定代表就真的会表达,尤其是有效表达。你可以回想一下,在你对别人进行倾诉的时候,是在做什么?其实就是在讲【事实】和【情绪】。

就是自己基于怎样的事实,产生了怎样的情绪干扰,然后渴望通过倾诉而寻求安慰和帮助。但有很多人,可能想得挺好,话一出口,就变了味道。更多的是表达情绪,而非讲述事实。我遇到过很多人在倾诉的时候,只一股脑往外宣泄自己的情绪,反反复复说自己多么难过多么痛苦。可到了表达事实的时候,就走两个极端:要么是一笔带过,重点表达情绪,要么就是把事实来来回回说,说了一遍又一遍,就好像对面的人听不懂一样。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无效表达。

最终的结果,想要寻求的安慰和帮助可能没有得到,却一遍遍让自己重新陷入那些情绪当中,反反复复加重了精神内耗。当然,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控自己的情绪,但如此反复进行,就像我前几天才刚刚写过的那句话:重新回到过去的那场大火里。

一个事实是:过度且无效的表达,会加重你对情绪的感知,无形中给自己又打了一层难以挣脱的烙印。

高危在何处?于他人而言——这一点可能就更好理解了,你肯定也懂,不过度表达,是因为你真的不知道你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人。有时你说出的那些软弱,最终都变成别人手里的那把刀。这个层面,我只想一笔带过,我主要想说另一个方面。

而另一个现实是:如果对方真的是你的好朋友,其实也不能什么都往外说,更不是没有止尽。你在倾诉的时候,其实在做一个什么动作?刚才我写到了【宣泄】这个词,就是倒,吐,把自己的负能量都倒出去,想要通过倾诉完成一个把情绪扔掉的过程。而谁接住了呢?你所倾诉的对象。你可能没有恶意,没有任何针对对方的举动,可对方却因为你的过度分享,无形中做了你的负能量接收者。做了你的垃圾桶。

做一时可以,一直做就不行。时间久了,就会让对方觉得烦,觉得被干扰,觉得自己也变得负能量满满,最后的结果就是:只要一看到你,都会产生应激反应,觉得下一秒你就又要开始倒垃圾,见了你都要躲着走。一定要记住一点:再亲密的人,也要克制自己的表达欲。过度的分享,会适得其反,不信你试试。

高危何解?那既然知道了过度分享是一种高危行为,那我们该如何去排遣自己呢?难道就不倾诉了么?不是【不】,而是【度】。这个层面,我也想一笔带过,我主要想说另一个方面。我一直都觉得,人的倾诉,不一定对【人】。

倾诉,其实是一个【口子】,想要通过宣泄的方式,来让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释放,让这个口子可以排解自己现下的忧烦。然而,这个口子,不是真的张嘴说出口才算是口子,也不一定非要对着谁去诉说才是口子。我的意思是,你的口子可以很多,不一定必须非要是人,尤其是某个人。精神寄托可以是任何事情,但唯独不能是人。

如果把这个认知放在今天文章的主题中,可以进行如此的解读——当你对一个人倾诉,也获得过安慰时,你无形中就将自己的某部分精神和自我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时间久了,你就只渴望通过他的帮助来解答自己的困顿,形成了一种高度依赖。

这不仅对对方不公平,于自己也是高危行为,因为对方不是恒定不变的定量,他是随时在变的人。而我们所期待可供发泄和排解的那个【口子】,最好是稳固的,最好是不变的,最好是永远对自己有利的。而这些要素,人却不适合。

所以,遇到艰难时,不是忙着倾诉,或不仅仅是倾诉,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口子。与其着急忙慌想着赶紧找到人去倾诉,去张嘴说,去让情绪一遍遍干扰自己,不如尝试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口子。只要你拥有了自己的口子,那很多事情,说不说出口,其实都无所谓了。懂得都懂。

最后:回到开篇里我和朋友的聊天,她疑惑我为什么不对别人诉说心事。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口子——阅读和写作。我把自己所有的疑惑,所有的困顿,所有的情绪,以及所有的思考和对自我与人生的认知,都放在阅读和写作里。以阅读来解惑,以写作来表达。所以,我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脑子里和心里都空空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波澜。

很多读者都在催我直播,或者建个什么读者群,我都很直接地回复说:我觉得我和大家没什么可说的。不是无话,而是话都在其他地方表达过了。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口子,人就会沉下去,心就沉下去。就像一杯可能并不十分清澈的水,烧得滚烫,或者随时晃动,水里的杂质会不断进行翻涌,让这杯水变得混浊而污秽。

但只要静置一段时间,杂质沉下去,上面的水就会平静而清澈。人生,其实就是一杯并不清澈的水。要做的并非是让情绪和往事一遍遍来回翻涌,而是静置,沉下去。

找到一个或几个稳固的口子,像是稳固自己人生的装置,牢牢掌控住自己的人生,让它不至于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左右摇晃摇摇欲坠。而这些,统统都不是过度分享自己就能够做到的。所以,不要什么都往外说。所有的为自己,都不靠跟别人絮絮叨叨就能解决的。

学会闭嘴,看看自己的周围,找到能够让自己平和的力量,找到能够稳固自己的东西,什么都好,什么能让你静且稳,就使用什么。慢慢你就会意识到:人生的表达,并非是刚需。人生的稳固且可持续性,自我的稳固且可持续性,才是刚需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