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摘文; 今明菩薩修禪波羅蜜。所為有二。一者簡非。二者正明所為。第一簡非者。有十種行人。發心修禪不同。多墮在邪僻。不入禪 ...
夫勝義無差。經論起平等之說。俗諦有異。諸聖流四一之談。隨相理智星分。歸性心言并絕。或真或俗。乍實乍權。量為應物示因符機趣 ...
隨摘文: 佛子。菩薩摩訶薩無量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習道品善根。未聞此經。雖聞不信受持隨順。是等猶為假名菩薩。解云。 ...
道不能自鳴。假人而鳴。鳴雖不同。道則未嘗不同也。苟不同不足以為道。如仲尼之一貫。老聃之無為。釋氏之空寂。人異道同。此其證 ...
隨摘文: 言異說者。異說非一。晉武都山隱士劉虬說言。如來一化所說。無出頓漸。華嚴等經。是其頓教。餘名為漸。漸中有其五時七 ...
慈悲道場懺法 第一卷 慈悲道場懺法 第二卷 慈悲道場懺法 第三卷 慈悲道場懺法 第四卷 慈悲道場懺法 第五卷 慈悲道場懺 ...
中国佛教禅宗史书。20卷。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 ...
宗鏡錄 第一卷 宗鏡錄 第二卷 宗鏡錄 第三卷 宗鏡錄 第四卷 宗鏡錄 第五卷 宗鏡錄 第六卷 宗鏡錄 第七卷 宗鏡錄 ...
摩訶止觀 第一(下)卷 摩訶止觀 第二(下)卷 摩訶止觀 第三(下)卷 摩訶止觀 第四(下)卷 摩訶止觀 第五(下)卷 ...
No. 2012B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裴相公問師曰。山中四五百人。幾人得和尚法。師云。得者莫測其數。何故。道在心悟。豈 ...
No. 2012A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并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鷲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 ...
No. 1938 天台傳佛心印記 元傳天台宗教興教大師虎谿沙門懷則述 只一具字。彌顯今宗以性具善。他師亦知具惡緣了。他皆 ...
No. 1939 教觀綱宗(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觀。改作書冊題名)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重述 ...
No. 1957 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 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界所攝?」 答曰:「如釋論言:『如斯淨土,非三界所 ...
No. 1858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慧達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 ...
No. 2010 信心銘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不識玄旨 ...
No. 2011 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 ...
No. 2008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目錄 卷首序贊(各一編) 經行由第一般若第二疑問第三定慧第四坐禪第五懺悔第六機緣第七頓 ...
No. 2007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 兼授無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記 惠能 ...
No. 2014 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
幸福生活
幸福感源於心中無事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