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留學見聞 初到東京所見的日本佛教 初到異國,由於所見所聞不廣不深,對於異國佛教的置評,可能有失公允。但對一個突然置 ...
校註 1 出自《佛學研究十八篇》之〈中國印度之交通〉、〈佛典之翻譯〉二文。 2 參見《六祖壇經》(T48, no. 20 ...
獲中山文藝獎感言 我在二十多歲時,便練習文藝創作,也曾當過文藝函授學校的學生,寫了近四十年,從新詩、散文、小說、論文、遊 ...
父親 父親給我的印象,一向很壞,在小時候,甚至有過這樣的想法:「當父親死的時候,我一定不哭。」因為他的作威作福,不但全家 ...
母親 今天早晨,顯得特別冷,全宿舍的數十張單人竹床,只聽得吱吱咯咯地亂響,卻不見有一個人起床,雖然我早已睜大了眼睛,在數 ...
我編《人生》 當我剛剛開始學著寫稿和投稿的時候,總覺得身為一個編輯,一定很威風,對於任何人的稿子,都有刪改權和取捨權,同 ...
我和我對文學的態度——三談文學與佛教文學 自從拙作〈文學與佛教文學〉一文在《佛教青年》上發表之後,便有反應的作品,在幾家 ...
再談文學與佛教文學 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當筆者於《佛教青年》四卷五、六期合刊上,發表了〈文學與佛教文學〉一文之後,竟有兩 ...
下篇 文學 文學與佛教文學 一、世界文學的系統 有人說:「一切民族的童年,都是在歌唱中打發過去的。」這雖不是絕對的真理, ...
知識分子與宗教關懷 前言 現代的知識分子,都應該關懷宗教,因為宗教和我們的社會脈動,息息相關。 宗教的學術研究,名為宗教 ...
我們應該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圖書 為人父母者,應當關心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兒女,協助他們選擇有益於身心發育的健康圖書。中小學的 ...
創新佛教傳播事業 今日的佛教,能夠獲得社會大眾普遍的認同,因素當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突破,應該是新興傳播媒體的應用。 ...
擊法鼓吹法螺——談東初出版社《人生》月刊編輯部 一、緣起.動機.歷程 問:首先,請法師談一談出版社的緣起、創立的動機及歷 ...
勉《人生》改版發刊詞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日,《人生》由東初老人創刊,以每月一期的十六開雜誌型發行,當時《人生》經費的主要來 ...
《中華佛學研究》發刊詞 學術的研究及學術研究的成果,必須有出版其論文的論壇與市場,否則辛苦地耕耘、播種,而收穫卻乏人問津 ...
教育的佛教——《華岡佛學學報》第五期序 一 本所自本(一九八一)年秋季招收碩士班的研究生開始,又走上了另一段新的路程,由 ...
學術的佛教——《華岡佛學學報》第四期序 佛教的目的,雖不在於為人類的文化增加財富,但是,由於佛教的出現及其流動的過程中, ...
致農禪寺諸弟子 一、釋子箴言 仁者: 初出家者當以生活威儀及課誦的熟習為首務。其次為生活環境的整潔,再次為禪坐,最後始為 ...
世界佛教結合體的樞紐 一九八五年秋天,中華佛學研究所於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創立,以「發揚中華文化,提倡國際性的佛教學術研究 ...
集眾智.建千秋業——對中華佛學研究所師生的勉勵 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前身,是設於陽明山文化大學內,剛成立時,只有一位辦事員和 ...
幸福生活
幸福感源於心中無事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