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根 大福報 首先,我要恭喜諸位成為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的第四屆新生。其次要恭喜你們,發願選擇走上「出三界」的路,這需 ...
宗教師的精神 所謂「境教」,是指環境本身就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而我們法鼓山僧伽大學位於臨海的金山山上,有非常多的地理優 ...
僧大校訓——悲智和敬 悲——以慈悲關懷人 智——以智慧處理事 和——以和樂同生活 敬——以尊敬相對待 今天要和大家談談為 ...
第三篇 僧伽大學培育僧才 三學研修院院訓 本院以養成戒定慧三學並重之佛教青年人才為宗旨。 本院同學應具備清淨、精進、少欲 ...
接受合理與不合理 我們出家人一定要抱著這樣一個心態:沒有人做的事、沒有人想要做的事,但是需要人去做的事,我去做! 為什麼 ...
出家人的律儀 我們每天早課最後都要念「院訓」,這是我們與其他道場不一樣的地方。院訓一共分三段,內容簡潔扼要,如果常住大眾 ...
談信願行及安於當下本分學習 大家都知道,淨土宗特別重視信、願、行三個字。「信」,是入佛法門的基礎,如果沒有自信心,就不能 ...
死生交予常住 生命付予龍天 這一堂課叫作「出家心行」,首先要向諸位介紹的,是關於出家的心態。這個主題我已說過許多次了,但 ...
成為一個真正的出家人 「出家體驗暨僧才養成班」是一個體驗出家人持戒清淨、奉獻利眾、開創生命深度與廣度的修學歷程。由於參加 ...
第二篇 內修外弘,安己安人 出家修行的基本觀念 什麼叫作出家人?出家人跟在家人有什麼不同?出家人從出家的那一天開始叫作入 ...
出家是二十一世紀最時髦的行業 大約在五十年前,也就是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時,我剛到臺灣的時候,出家人的環境很不理想, ...
法鼓山的精神 這一堂課是為僧伽大學同學「精神講話」,要向同學說明的是「法鼓山的精神」。法鼓山的精神,是有傳承、有傳統的。 ...
盡形壽受持出家戒 出家的目的是為了出離三界生死輪迴之苦、出離貪瞋癡等煩惱娑婆之苦,而受戒即是用來完成離苦的願望和目的。從 ...
自利利他的出家人 今天是民國八十二年度(西元一九九三年)農曆二月八日,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出家成道紀念日。 近年來有許多人求 ...
擔起如來家業 本年度在農禪寺求度出家的諸位新戒菩薩,都是以清淨心發願出家。出家是以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是隨佛出家;和尚及教 ...
體悟生命真正的意義,回到真正的家——出家,是件歡喜的事 一般人總覺得出了家以後,只有一個人,孤苦伶仃。過去的江湖相命師都 ...
出家的目的 一般在家人都會做生涯規畫,或是結婚,或是從商、從政、從事什麼行業;那麼出家人的生涯規畫是什麼?其實出家本來就 ...
出家的第一課 出家與在家的不同 要在僧團安住下來,要有正確的因地,明白出家的目的是什麼。但是很多人出家,只希望能夠成佛、 ...
出家,一切從新開始 所謂「出家」,出的是什麼家?主要是出煩惱的家。煩惱從何處來?一般說「生死苦海」,出家人也會有生、有死 ...
第一篇 出家的意義與目的 出家的意義 出家,在佛教稱之為大丈夫事,非英雄將相所能為。大丈夫是能屈、能伸、能放、能提,也堪 ...
幸福生活
幸福感源於心中無事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