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第二章 戒律的傳承與弘揚 第一節 為什麼要有戒律 有關戒律的概念,我們已在上一章講過了,有關戒律的脈絡,便是本章的主題。 ...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受戒學戒與持戒 第一節 受戒 《華嚴經》說:「戒是無上菩提本。」(《大正藏》九.四三三頁中)因此, ...

自序 我能夠再度出家,是在重重的困難之下達成的,這要感激我現在的剃度恩師東公老人,他全心全力地幫助了我,也成就了我;而我 ...

序竺摩長老 佛法在印度,早由空有兩大思潮的激揚,而演成大乘性相的兩大派系。傳來中國,到了黃金時代的隋唐,大小乘十宗的旗幟 ...

校註 1 參見《大般涅槃經》卷八(T12, no. 374, p. 410c20-22)。 2 參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

第三章 《大乘止觀法門》的基本思想 第一節 本書的如來藏思想 梵語tathāgata-garbha意為「如來之藏」,即是 ...

第二章 《大乘止觀法門》的真偽及其作者 第一節 南嶽慧思禪師及其著述 關於《大乘止觀》這部論書的作者,自古以來,諸說紛紜 ...

第一章 《大乘止觀法門》的組織及其內容 第一節 本書的組織 《大乘止觀法門》,略稱為《大乘止觀》(以下簡稱本書),是以闡 ...

前言 當我剛把碩士論文,向學校提出之後,便接到東老人的來信,要我把論文抄一份寄回臺灣,送請樂觀老法師在《海潮音》發表,這 ...

校註 1 本書為圓悟著,真啟編。 2 又作《憨山老人夢遊集》。 3 原典作「語」,但查見其他典籍皆作「悟」,例如《五燈嚴 ...

第四章 明末的居士佛教 第一節 緒言 佛教在中國,自從宋室南遷(西元一一二七年)之後,漸漸式微,尤其經元朝蒙古族的統治( ...

第三章 明末的唯識學者及其思想 第一節 緒言 印度的大乘佛教,共有三大流,即是中觀(空)、如來藏、唯識的三系。其源頭,當 ...

第二章 明末的淨土教人物及其思想 第一節 緒言 若以修行淨土法門為宗旨,或以求生佛國淨土為宗旨,當然可稱淨土之教為淨土宗 ...

第一章 明末的禪宗人物及其特色 第一節 緒言 佛教本以實踐為主,理論的思想,乃是為了實踐的目的。所以,佛教雖有浩瀚的教典 ...

自序 一九七五年春,我在東京立正大學通過的博士論文,題為「明末中國佛教の研究」,實則明末佛教的範圍很廣,那是宋以後中國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