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佛教的大愛 一、二十年前,臺灣佛教界一致提出「愛國護教」的觀念。 如果只是護教而不愛國是有待商榷的,因為失去了國家,等於 ...

菩薩行者的修學 所謂菩薩行著,是指從凡夫至聖人,凡修行菩薩道者皆屬之。做為一位初發心的菩薩,首先必須學習如何看自己以及如 ...

第六篇 佛法開示 回歸佛陀本懷 我們的團體是以宣揚釋迦牟尼佛的遺教為立足點,是正統的佛教。如果偏離釋尊的本懷,佛法會被扭 ...

在接受批評、指責、檢討中成長 不論擔任什麼執事,都是在接受批評、指責、檢討之中成長。這些指責、批評、檢討不一定正確,但一 ...

執事要有整體觀 既然是常住的執事,就必須考慮到全體或大多數的人,不能僅為少數或個人著想。這個觀念相當不容易建立。 所謂整 ...

執事是常住三寶所付予的 執事沒有大小、高低、輕重之分,只是所處的位置不同,至於它的重要性則完全相同。在過去的叢林有所謂的 ...

執事是激發潛在才智的機會 任何一項執事,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成長機會,它可以激發你潛在的才智,使你得到成長,所以要知恩、感恩 ...

新的執事,新的挑戰 每年請執時,有的人領新執,有的人舊執重任。但不論新執也好,舊執重任也好,從請執那一天開始,每一個人都 ...

整體的僧團 負責寺院管理的監院、負責廚房作務的典座師、接待訪客的知客師、運作法會的維那師等執事,都能夠對外代表僧團;都監 ...

如何統理大眾 早晚課誦都會念三皈依偈,其一是「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如何才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呢?這就 ...

侍者 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侍者,平日照顧佛的生活起居,例如衣物、法器、飲食等等,因善於察言觀色,所以樣樣得心應手,不需佛另 ...

僧中執事即是修行 「刀不磨不利」,執事本身的工作就是一種歷練,在奉獻之中成長自己,在做中學習安定身心,也在做中植福報、開 ...

僧眾平等、僧俗有別 「我不領眾,我在僧中」這是釋尊對弟子們說的話,佛自己認為他是僧中的一分子,要守僧眾的規則。以執事立場 ...

執事的原則和方法 執事本身是由龍天推選出來的,代替龍天護持常住,也就等於我們自己護持常住。執事護持常住,以常住的利益及形 ...

執事的共識——以和為貴 共識的意思就是有默契,有了整體感、責任感、菩提心之後,和他人間的默契自然就會產生。雖然我們的性格 ...

執事者應具備的觀念 僧執要有整體感、責任感、穩定性、時間觀念、組織和分析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還要有道心(菩提心);若無道心 ...

第五篇 執事應有的觀念 神聖的僧中執事 僧中執事,並不是師父或方丈託付的,而是方丈代表常住付予的。 僧團中每個人都領有一 ...

出家生活——入眾、隨眾、依眾、靠眾 僧團要上軌道,一定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觀念的建立,另一個是制度的建立。觀念的建立需要 ...

私取僧物造生死業 僧有十方僧、現前僧,常住的動產、不動產,皆屬「十方僧物」,例如倉儲、財物、房子、家具、土地等。 日常大 ...

開會的意義與素養 開會,在「律」中稱為羯磨,是指定期召開的各種會議,如同一般政府機關或企業,每週、每月等的工作會報,或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