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讚法鼓山詩文/鄭石岩 來迎觀音.溪山禪心.入殿禮佛.悠遊.朝山.悲願感通.法喜.法筵盛會.溪邊坐禪.跑香.佇足.遠眺. ...
附錄 法鼓歌曲輯詞/聖嚴法師1 法鼓山.法鼓頌.慈悲.智慧.四眾佛子共勉語.心安就有平安.如來如去.阿彌陀佛.人人有福. ...
法鼓落成,農禪增建,雲來不思議 農禪寺成為臺北市歷史建築之後,我們終於擁有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市政府也允許我們變更此地為保 ...
農禪寺成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到了一九八四年,即文化館擴建那年,由於文化館無法繼續使用,活動只好移至農禪寺舉行。可是農禪寺一 ...
農禪篇 飲水思源 人間淨土法鼓山 從一塊菜圃開始 法鼓山的迫切須要,是由於一九八九年前後幾年,中華佛學研究所借用的中華佛 ...
山的回響 法鼓山所以是一個世界佛教教育園區,除了各項硬體設施的完善齊備,充分發揮佛法的教育與關懷功能;同時也緣於所有住山 ...
我講的一堂課:「高僧行誼」 假日裡,來山的民眾常會見到一群群的法師正在出坡、在教室裡上課,或者練習唱誦、學法器、打太極拳 ...
修學篇 山居生活 經行中的學僧 菩薩上山來 前面各章,提到法鼓山的出現、建築、佛像、景觀與設施等,體現了法鼓山世界佛教教 ...
山神廟增修一二記事 在山上諸多戶外景致裡,我想特別一說「山神廟」;它的位置就在法鼓一橋對面,臨溪步道的終點。 在我們來到 ...
步道、溪流與公園 為使來山民眾能有安全、寧靜的朝山空間,不致有人車爭道的危險,山上另規畫了朝山步道。 步道 在法鼓山開山 ...
步道篇 走進人間淨土 法鼓雙溪之曹源溪 走觀音大道,溯法印與曹源 法鼓山聯外道路,現已改稱「雙面觀音路」。提起這條路,我 ...
三個三門 山上的景觀設計,主要由蘇喻哲設計師主持,後段則由建設工程處李孟崇處長完成,工務部也做了很好的配合。 至於我們使 ...
法華鐘鳴,靈山勝會 山上的戶外景觀,多數是露天的。有的放置幾塊石頭,即可打坐;有的起了亭子,也有大作用。譬如法華公園最顯 ...
景觀篇 深心隨喜 如地涌出的建築群 無一處不是景觀 法鼓山的景觀可分成兩部分:一是建築的室內設計,一是園區的戶外景觀。 ...
慈悲觀音和藥師古佛 山上的信仰焦點,除了大殿三尊佛像之外,尚有三尊觀音:「開山觀音」、「祈願觀音」和「來迎觀音」。這三尊 ...
獨一無二的大殿三佛 在確定以林聰惠大師雕刻的石雕玉佛坐鎮禪堂以後,我們對於大殿佛像的選擇,轉而考量銅塑材質。主要是考量銅 ...
佛像篇 慈悲的海洋 雨中的祈願觀音殿 選擇佛像先考慮材質 在法鼓山工程起步之期,另一個佛像專案也同時展開。這個專案是由中 ...
一個堅持 在法鼓山建築成形以後,經常有人問我:「法鼓山建築自成風格,師父您是如何掌握的?」 我是把握一個原則:線條要單純 ...
建築師的承擔與挑戰 法鼓山工程的建築設計,最初由陳柏森建築師主持,日後由於我們內部的因素,諸如遷建工程委員會、僧團和護法 ...
忽然眼前一亮 法鼓山第一期工程的建築群總面積,約有二萬五千坪,主體建築包括大殿、禪堂、接待大廳、男眾寮房、女眾寮房、教育 ...
幸福生活
幸福感源於心中無事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