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領 修行默照禪的要領,首先就是要放鬆身心,接著是曉得自己在打坐,然後享受呼吸從鼻端出入的感覺,等到心的狀況安定之後 ...
一般人面對不如意的現象,總是試圖把負面情緒轉為正面情緒。 禪,則是不轉現象,直接從現象認得真心。 與人交談,或是對方給我 ...
仰山禪師問師父溈山禪師:「和尚您圓寂之後,如果有人問師父的道法是什麼,我該如何回答?」溈山說:「一粥一飯。」   ...
禪宗的極致:以無門為門,不用任何方法。 禪修的觀念: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以「有」為入手方便,以「無」 ...
荷澤神會禪師往見六祖惠能大師,六祖問:「從何所來?」神會答:「無所從來。」六祖又問:「汝不歸去?」神會答:「一無所歸。」 ...
某僧對趙州從諗禪師說:「弟子迷惘,請師父訓示我。」趙州問:「吃粥了沒有?」僧答:「吃了。」趙州說:「洗缽去。」僧悟。 此 ...
默照禪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禪觀那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地修。 但是,默照禪法的功能是涵蓋著次第禪觀的。 ...
禪修的方法很多,首先要學「體驗呼吸」。 為什麼要「體驗呼吸」? 因為心情和呼吸是息息相關的。 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 ...
調心,可分為四個層次:收心、攝心、安心、無心。 收心,是練習舍過去境與未來境,只緣現在境; 攝心,則將現前境縮小,進一步 ...
「世界愈快,心則慢」曾經是紅極一時的廣告語。 的確,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化愈來愈快,假如人們只是隨著求生的本能被各種 ...
許多人常說「我用平常心來處理事情」,這個「平常心」是什麼意思? 它的內容是什麼? 「平」是平等,「常」是永遠不變,到處一 ...
很多人一輩子為了追求真理,不惜上窮碧落下黃泉,皓首窮經、遍訪明師,而且還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好像真理代表了一切 ...
許多人遇到困擾或是障礙時,就會求神問卜、拜佛、許願,然後聽天由命。但究竟命運是什麼東西?我的解釋是:命運跟自己的過去和現 ...
智慧與煩惱相對, 不快樂是因為太在乎自己的存在,也太在乎周遭環境的存在, 這是很累人的。 慈悲與怨瞋相對, 不幸福是因為 ...
自信心是我們做人處事的原動力,有自信心的人,做起事來勇往直前,而且能够貫徹到底。 缺乏自信心的人,做事容易畏首畏尾,裹足 ...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念、破除執著,做出正確的决定,避免被七情六欲所困。 當我們面對各種 ...
「世間猶如焰,妄想取世間;能斷世間想,則離三種倒。」 ──六十華嚴經卷二八.十忍品 世間好比火焰,眾生的妄想顛倒,就像飛 ...
人的一生,總是在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做著適應及克服的努力。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戰場,勇者勝而懦者敗。 從生到死的 ...
愚癡 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廣義的愚癡,是泛指所有一切煩惱;而狹義的愚癡,是指觀念、看法或思想上的問題,也就是不明因果、 ...
「無常」是指世間現象,都在不斷地生生滅滅。 若能懂得一切現象都是無常,便能對未來充滿信心,對世間充滿希望; 對美好的抱持 ...
幸福生活
幸福感源於心中無事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