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隨摘文: 一切聲聞、辟支佛皆由佛出,若無諸佛,何由而出?若不修十地,何有諸佛?若無諸佛,亦無法、僧。是故汝所說者,則斷三 ...

隨摘文: 時,長老阿說示答優波底沙曰:「善哉!快哉!諦聽!諦聽!當為汝說。」便說偈言: 「煩惱業因緣,世間如是轉, 煩惱 ...

隨摘文: 時尊者優陀夷具諸威儀,結跏趺坐,涌在虛空,高七多羅樹,即現種種神通變化。時淨飯王遙見尊者乘空而來,心生歡喜,合 ...

鳩摩羅什,此云童壽,天竺人也,家世國相。什祖父達多,倜儻不群,名重於國。父鳩摩炎,聰明有懿節,將嗣相位,乃辭避出家,東度 ...

隨摘文: 大佛頂密因了義首楞嚴經者,乃竺乾之洪範、法苑之寶典也。昔能仁以出震五天、獨尊三界,假金輪而啟物、現玉毫而應世, ...

夫勝義無差。經論起平等之說。俗諦有異。諸聖流四一之談。隨相理智星分。歸性心言并絕。或真或俗。乍實乍權。量為應物示因符機趣 ...

維摩經玄疏 第一卷 維摩經玄疏 第二卷 維摩經玄疏 第三卷 維摩經玄疏 第四卷 維摩經玄疏 第五卷 維摩經玄疏 第六卷 ...

隨摘文: 初入道者。故曰蒙學。由慨狂愚罔諳戒法。故於沙彌律儀經中錄取十戒。略為解釋。誨彼未聞。離無知苦。俾初入道者。有所 ...

道不能自鳴。假人而鳴。鳴雖不同。道則未嘗不同也。苟不同不足以為道。如仲尼之一貫。老聃之無為。釋氏之空寂。人異道同。此其證 ...

隨摘文: 言異說者。異說非一。晉武都山隱士劉虬說言。如來一化所說。無出頓漸。華嚴等經。是其頓教。餘名為漸。漸中有其五時七 ...

隨摘文: 佛者,於一切所應知中得覺,此為佛義,如所應知而知故。又於無智睡眠中覺故。覺者,覺寤為義,以離無智睡故。又諸釋梵 ...

隨摘文: 菩薩云何發菩提心?以何因緣修集菩提?若菩薩親近善知識、供養諸佛、修集善根、志求勝法、心常柔和、遭苦能忍、慈悲淳 ...

隨摘文: 論曰: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謂虛 ...

隨摘文: 問:何故論端先辯蘊等?答:欲令學者於幾何因等諸思擇處得善巧故。所以者何?由此善巧能得二種稱讚利益,所謂作意稱讚 ...

大乘莊嚴經論 第一卷 大乘莊嚴經論 第二卷 大乘莊嚴經論 第三卷 大乘莊嚴經論 第四卷 大乘莊嚴經論 第五卷 大乘莊嚴經 ...

隨摘文: 古昔諸大師,於諸甚深法, 多聞見聖跡,已說一切義。 精勤方便求,未曾得異分, 阿毘曇心論,多聞者已說。 或有極 ...

隨摘文: 爾時眾中有一苾芻,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禮佛,白言:「世尊!云何無明所緣殊勝?」 世尊告曰:「無明所緣,即是一 ...

維摩詰不思議經者,蓋是窮微盡化、絕妙之稱也。其旨淵玄、非言象所測,道越三空、非二乘所議,超群數之表、絕有心之境,眇莾無為 ...

隨摘文: 菩薩摩訶薩如是應知,有其十法能解如來、應、正等覺真實理趣,說有究竟大般涅槃。云何為十?一者、諸佛如來究竟斷盡諸 ...

隨摘文: 問曰:於不樂中可生捨想,云何於中能生樂想?答曰:善修心故,於惡口等不樂法中不以為礙,於餘神通天眼、天耳、知他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