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信仰三寶是佛教最特別的內容。其他的神教,或唯信上帝(如猶太教及回教等),或信仰聖父聖子聖神(如基督教),或加上聖母的敬拜 ...

居士能夠說皈依嗎?居士可以講經嗎?居士可以化緣嗎?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嗎?居士能為信徒念經拜懺悔超度嗎?居士能夠參與和乾涉出 ...

佛法就是解脫法。但是有很多層次,有淺、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脫,不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脫什麼?脫苦。有人對 ...

閉關,又稱掩關,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並沒有,在中國也一直到元朝之後,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這種修行方式的記載。因此可說,大修 ...

我們在工作時,無論與誰互動,都要以尊重的態度,將對方視為菩薩。像在法鼓山團體中,大家會互稱對方為‘菩薩’,就是將對方當成 ...

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過去更頻繁,接觸面也更廣,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為了自己或所屬團體的利益在努力,在爭 ...

從原則上說,佛教並沒有甚麼教條,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戒律。 但是,佛教的戒律,並不像其他的宗教是出於神意的約命,所以也不 ...

如果歸納起來,我們放不下的有六種根本煩惱,那就是我貪、我嗔、我癡、我慢、我疑、我見。 「我貪」是什麼? 有的人喜歡特定的 ...

人是群體的動物,不可能離群索居,除非你想成為與世隔絕的人,把自己關在一個獨立的空間裡,不想和任何人接觸,也不想請求任何人 ...

問:有人問靈雲志勤禪師說:「如何出離生老病死?」禪師回答:「青山原不動,浮雲任去來。」意思是不是說,生老病死即使如浮雲一 ...

其實,苦與樂的差異主要取決於心中主觀的感受,不在於身體的感受或外在的事件。例如,我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而且又是兵荒 ...

韓愈曾說過:‘術業有專攻’,因此,學習任何法門都應該選擇有專精獨到功力的明師,不論做學問、學藝和學佛,其道理都是相通的。 ...

我們常說的「禪定」與「禪宗」是有關係。但也是有分別的,因為,禪宗固然主張參禪習定,凡是禪定,卻未必是佛教的禪宗。 禪宗一 ...

我常說:“以智慧處理自己的事,用慈悲對待別人。” 一般人會覺得用智慧來觀照自己的內心,好像比較容易做到,但是用慈悲來體察 ...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代表我們的社會充滿愛和溫暖。但是,慈悲必須和智慧配合起來,否則,雖存好心卻可能做了壞事 ...

善士問: 唯識就是唯心嗎? 聖嚴法師答: 不。唯識論雖以精神為主,但不否定物質,也不否定客觀的現象,如要否定,那就一空到 ...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所以佛经的数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们这里,最适用和最通行的,则有华严经 ...

只要談到佛教教理,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說‘眾生皆苦’,釋迦牟尼佛也是因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滿了生、老、病、死 ...

「懺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懺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但是承認錯誤之後,還要負起責任,準備接受這個錯誤所帶來的一切 ...

在人类的一千个人之中,大概有数人,由于过去世的修行力和由于他们是来自有福德的神道,所以有与生俱来的预知力及回忆力,知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