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善士問: 唯識就是唯心嗎? 聖嚴法師答: 不。唯識論雖以精神為主,但不否定物質,也不否定客觀的現象,如要否定,那就一空到 ...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所以佛经的数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们这里,最适用和最通行的,则有华严经 ...

只要談到佛教教理,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說‘眾生皆苦’,釋迦牟尼佛也是因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滿了生、老、病、死 ...

「懺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懺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但是承認錯誤之後,還要負起責任,準備接受這個錯誤所帶來的一切 ...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 ...

一個居士,雖然皈依了三寶,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該照著俗人的生活軌範去生活,而且要比沒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積極 ...

問:您認為生命的意義何在? 答:不斷地學習、奉獻;使自己成長,並成就他人。 問:「成就他人」的內涵是什麼?要做到什麼地步 ...

人的心境,往往會因為受到環境的誘惑、刺激而產生情緒的波動,輕者覺得困擾,重者喪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靈環保的措施,遇到 ...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優缺點都必須有充分的了解,對自己的優點要謙虛,對自己的缺點則要改進,如此才能提昇自己,並邁入自我成長的階 ...

有句話說:「泥人還有個土性。」意思是指,連泥塑的娃娃都有自己的脾氣,人怎麼可能沒有呢?所以,人會發脾氣、會鬧情緒,就被認 ...

一般人所認為的溝通協調,就是讓別人接受自己,往往忘了體察別人真正的需求。例如,我有一個弟子,他在與人溝通協調時,常常會說 ...

佛教團體常舉辦各種法會,包括祈福平安法會、消災祈福法會等,可是有人會疑惑為何還是發生了這樣的大災難,那麼,舉辦法會有用嗎 ...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緒是非常重要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亦即愛情、親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沒有父母,也不可能沒有朋友 ...

生活中難免逆境,我常常勸勉大家,處理棘手的問題時,應該坦然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說,遇到任何困難、艱辛 ...

有人說:「學佛以後比以前不快樂,因為,佛教總是強調人生是苦。」也有人說:「佛教講業力,人的一生似乎總是受過去所影響,再怎 ...

三、要領 修行默照禪的要領,首先就是要放鬆身心,接著是曉得自己在打坐,然後享受呼吸從鼻端出入的感覺,等到心的狀況安定之後 ...

一般人面對不如意的現象,總是試圖把負面情緒轉為正面情緒。 禪,則是不轉現象,直接從現象認得真心。 與人交談,或是對方給我 ...

仰山禪師問師父溈山禪師:「和尚您圓寂之後,如果有人問師父的道法是什麼,我該如何回答?」溈山說:「一粥一飯。」 &nbsp ...

禪宗的極致:以無門為門,不用任何方法。 禪修的觀念: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以「有」為入手方便,以「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