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佛事是學佛之事,弘揚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 課誦、聞法、講經、佈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羅蜜,都是佛事。 但是 ...
有人問起,做生意不能說實話,所謂老王賣瓜,自吹自誇,如果賣瓜的不說瓜甜,那就無人問津了。 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 ...
問:有人因為被朋友傷害而不肯相信朋友,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應該注意的事情和需要掌握的原則? 聖嚴法師答:交朋友 ...
有一句話說‘恩將仇報’,一般人往往記怨不記恩,能够記住的恩情總是比怨恨來得少,就如俗諺所說:‘人心不足蛇吞象。’ 別人對 ...
(1)優婆塞:漢譯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親近三寶的在家男子。 (2)優婆夷:漢譯為清信女、近事女、近善女等,即 ...
在一般人的觀念裏,所謂成功,就是要有大事業、大名望,而且還要地位高、財產多,有許多羣衆簇擁著他。 這種人,大家才認為他是 ...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裏,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 ...
不,佛教中沒有這一項迷信的規定。 中國人用紙錢焚燒的習俗,是自漢朝以後開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漢以來,喪葬瘞錢 ...
神通,在佛教又稱為神迹。 佛教承認神通的事實,也承認神通的功用,並且,佛教的神通境界,遠在其他的一切宗教之上。 佛教將神 ...
問:整形美容在臺灣很風行,甚至有母親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就是一對雙眼皮,或一個高鼻樑; 還有人為了「開運」、面相去整形, ...
佛教團體經常舉辦各種法會,包括祈福平安法會、消灾祈福法會等,可是有人會疑惑為何還是發生了這樣的大災難,那麼,舉辦法會有用 ...
有人作如此說,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緣的眾生受報。 比如有人說,虛雲老和尚遭受雲門事件,拷問毒打,遍體鱗傷,幾乎致死,是代全大 ...
1.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們的人際關係、社會關係才能充滿喜悅、充滿幸福、充滿團結與和睦。 2.念佛不是數位念得 ...
1、一次只專注於一件事情。 當你行走的時候,專心行走。 當你吃飯的時候,專心吃飯。 2、慢慢地並謹慎地做事。 你可以一次 ...
有些不熟悉佛法的人,一聽到無常觀,說一切都是短暫的,便誤認為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值得在乎的事。 如果因此而變得懶惰、消極,什 ...
通常,初學佛的人,必須要有厭離心,才能够真正體會到修行佛法的重要和必要。 要厭離什麼呢? 是對於來自心理、生理、人際關係 ...
不。 佛教的宗旨雖在解脫生死,出家雖是解脫生死的最佳途徑,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實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脫生死,不出家的, ...
佛法對‘苦’有相當多的闡述,它將人生分為生、老、病、死等四苦,再加上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熾盛等,就形成了‘八苦’ ...
一、共修念佛 當我們要來寺院念佛的那一天,應該從早上就開始作好身心的準備。 這一天最好能不吃葷腥,至少也只吃肉邊菜,並且 ...
離婚的問題,在佛典之中也不容易找到明確的根據。 不過,佛教主張婚姻的美滿及婚姻的責任,既然結為夫婦,結婚之後,應該相親相 ...
幸福生活
幸福感源於心中無事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