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佛教徒是否能投資房地產、股票和基金? 答:佛陀教導弟子將財富分做四份,其中一份用於營業生計,因此佛教徒 ...
諸苦所因,貪欲為本; 若滅貪欲,無所依止。 ——法華經卷二.譬喻品 此偈是說,各種痛苦煩惱的根源是貪欲,如果把貪欲的問題 ...
我們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可見修行必須要有修正的對象。因此,每一個人無論在待人處世、行住坐臥,或是起心動 ...
積極是一種很重要的生活態度。積極跟消極是相對的,如果不積極,就會變成消極。 什麼叫消極呢?消極是得過且過,有也好,沒有也 ...
公案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這兩句禪語出自永嘉玄覺的〈奢摩他頌〉開頭語。 永嘉玄覺以《證道歌》聞名於世,他是禪宗六 ...
有人問大珠慧海禪師是怎麼用功的,他答道:「飢來吃飯睏來眠。」對方說:「大家都是這樣的啊!那他們都跟你一樣用功嗎?」大珠禪 ...
隨時面對 生命中的無常 從禪的立場來看我們的生命,以及我們生存的環境,可以用一個非常重要的名詞來形容,那就是「無常」。我 ...
執有,是拘束,滯空,也是束縛。捨,是萬事萬物新生的動能,樂於無所住,便能遍遊時空做生命的主人。 ⠀〈心銘〉的作者牛頭法融 ...
信仰三寶是佛教最特別的內容。其他的神教,或唯信上帝(如猶太教及回教等),或信仰聖父聖子聖神(如基督教),或加上聖母的敬拜 ...
居士能夠說皈依嗎?居士可以講經嗎?居士可以化緣嗎?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嗎?居士能為信徒念經拜懺悔超度嗎?居士能夠參與和乾涉出 ...
佛法就是解脫法。但是有很多層次,有淺、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脫,不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脫什麼?脫苦。有人對 ...
從原則上說,佛教並沒有甚麼教條,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戒律。 但是,佛教的戒律,並不像其他的宗教是出於神意的約命,所以也不 ...
如果歸納起來,我們放不下的有六種根本煩惱,那就是我貪、我嗔、我癡、我慢、我疑、我見。 「我貪」是什麼? 有的人喜歡特定的 ...
人是群體的動物,不可能離群索居,除非你想成為與世隔絕的人,把自己關在一個獨立的空間裡,不想和任何人接觸,也不想請求任何人 ...
我常說:“以智慧處理自己的事,用慈悲對待別人。” 一般人會覺得用智慧來觀照自己的內心,好像比較容易做到,但是用慈悲來體察 ...
善士問: 唯識就是唯心嗎? 聖嚴法師答: 不。唯識論雖以精神為主,但不否定物質,也不否定客觀的現象,如要否定,那就一空到 ...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 ...
一個居士,雖然皈依了三寶,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該照著俗人的生活軌範去生活,而且要比沒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積極 ...
人的死亡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壽終正寢,一種是意外死亡。一般認為壽終正寢是年紀老了,躺在床上自然死亡,或是生病住進醫院,然後 ...
問:您認為生命的意義何在? 答:不斷地學習、奉獻;使自己成長,並成就他人。 問:「成就他人」的內涵是什麼?要做到什麼地步 ...
幸福生活
幸福感源於心中無事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