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這兩句禪語出自永嘉玄覺的〈奢摩他頌〉開頭語。 永嘉玄覺以《證道歌》聞名於世,他是禪宗六 ...
有人問大珠慧海禪師是怎麼用功的,他答道:「飢來吃飯睏來眠。」對方說:「大家都是這樣的啊!那他們都跟你一樣用功嗎?」大珠禪 ...
隨時面對 生命中的無常 從禪的立場來看我們的生命,以及我們生存的環境,可以用一個非常重要的名詞來形容,那就是「無常」。我 ...
執有,是拘束,滯空,也是束縛。捨,是萬事萬物新生的動能,樂於無所住,便能遍遊時空做生命的主人。 ⠀〈心銘〉的作者牛頭法融 ...
「眾生虛妄故,是佛是世界;若解真實法,無佛無世界。」 ──六十華嚴經卷一四.兜率天宮菩薩雲集讚佛品 此偈是說,當眾生生活 ...
佛法就是解脫法。但是有很多層次,有淺、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脫,不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脫什麼?脫苦。有人對 ...
閉關,又稱掩關,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並沒有,在中國也一直到元朝之後,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這種修行方式的記載。因此可說,大修 ...
我們在工作時,無論與誰互動,都要以尊重的態度,將對方視為菩薩。像在法鼓山團體中,大家會互稱對方為‘菩薩’,就是將對方當成 ...
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過去更頻繁,接觸面也更廣,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為了自己或所屬團體的利益在努力,在爭 ...
現今社會到處有著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正在改變的緣故。當我們的身體在跟著社會脈動而在動的時候,還要保持心不動,是件很難 ...
如果歸納起來,我們放不下的有六種根本煩惱,那就是我貪、我嗔、我癡、我慢、我疑、我見。 「我貪」是什麼? 有的人喜歡特定的 ...
問:有人問靈雲志勤禪師說:「如何出離生老病死?」禪師回答:「青山原不動,浮雲任去來。」意思是不是說,生老病死即使如浮雲一 ...
其實,苦與樂的差異主要取決於心中主觀的感受,不在於身體的感受或外在的事件。例如,我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而且又是兵荒 ...
圣严法师开示:念佛禅与佛七最大的不同,在于无相或是有相。佛七,要求感应、要回向愿生西方净土,可以观像念佛,也可以观想念佛 ...
人的心境,往往會因為受到環境的誘惑、刺激而產生情緒的波動,輕者覺得困擾,重者喪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靈環保的措施,遇到 ...
有句話說:「泥人還有個土性。」意思是指,連泥塑的娃娃都有自己的脾氣,人怎麼可能沒有呢?所以,人會發脾氣、會鬧情緒,就被認 ...
佛教團體常舉辦各種法會,包括祈福平安法會、消災祈福法會等,可是有人會疑惑為何還是發生了這樣的大災難,那麼,舉辦法會有用嗎 ...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亦即愛情、親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沒有父母,也不可能沒有朋友 ...
生活中難免逆境,我常常勸勉大家,處理棘手的問題時,應該坦然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說,遇到任何困難、艱辛 ...
有人說:「學佛以後比以前不快樂,因為,佛教總是強調人生是苦。」也有人說:「佛教講業力,人的一生似乎總是受過去所影響,再怎 ...
幸福生活
幸福感源於心中無事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