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三、要領 修行默照禪的要領,首先就是要放鬆身心,接著是曉得自己在打坐,然後享受呼吸從鼻端出入的感覺,等到心的狀況安定之後 ...

仰山禪師問師父溈山禪師:「和尚您圓寂之後,如果有人問師父的道法是什麼,我該如何回答?」溈山說:「一粥一飯。」 &nbsp ...

禪宗的極致:以無門為門,不用任何方法。 禪修的觀念: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以「有」為入手方便,以「無」 ...

荷澤神會禪師往見六祖惠能大師,六祖問:「從何所來?」神會答:「無所從來。」六祖又問:「汝不歸去?」神會答:「一無所歸。」 ...

默照禪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禪觀那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地修。 但是,默照禪法的功能是涵蓋著次第禪觀的。 ...

禪修的方法很多,首先要學「體驗呼吸」。 為什麼要「體驗呼吸」? 因為心情和呼吸是息息相關的。 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 ...

調心,可分為四個層次:收心、攝心、安心、無心。 收心,是練習舍過去境與未來境,只緣現在境; 攝心,則將現前境縮小,進一步 ...

「世界愈快,心則慢」曾經是紅極一時的廣告語。 的確,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化愈來愈快,假如人們只是隨著求生的本能被各種 ...

許多人常說「我用平常心來處理事情」,這個「平常心」是什麼意思? 它的內容是什麼? 「平」是平等,「常」是永遠不變,到處一 ...

很多人一輩子為了追求真理,不惜上窮碧落下黃泉,皓首窮經、遍訪明師,而且還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好像真理代表了一切 ...

許多人遇到困擾或是障礙時,就會求神問卜、拜佛、許願,然後聽天由命。但究竟命運是什麼東西?我的解釋是:命運跟自己的過去和現 ...

智慧與煩惱相對, 不快樂是因為太在乎自己的存在,也太在乎周遭環境的存在, 這是很累人的。 慈悲與怨瞋相對, 不幸福是因為 ...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念、破除執著,做出正確的决定,避免被七情六欲所困。 當我們面對各種 ...

「世間猶如焰,妄想取世間;能斷世間想,則離三種倒。」 ──六十華嚴經卷二八.十忍品 世間好比火焰,眾生的妄想顛倒,就像飛 ...

人的一生,總是在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做著適應及克服的努力。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戰場,勇者勝而懦者敗。 從生到死的 ...

愚癡 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廣義的愚癡,是泛指所有一切煩惱;而狹義的愚癡,是指觀念、看法或思想上的問題,也就是不明因果、 ...

「無常」是指世間現象,都在不斷地生生滅滅。 若能懂得一切現象都是無常,便能對未來充滿信心,對世間充滿希望; 對美好的抱持 ...

问:赵州禅师在寺院里同时对三个不同背景的人都说「吃茶去」。以前曾来过观音院的和尚被请去吃茶,以前没来过的和尚亦被请去吃茶 ...

禪的心,就是初發心。 所謂初發心,就是從自我開始,不斷地跟自己在一起,只管自己的現在。 現在,是有活力的,有力量的。 現 ...

以佛的智慧來看世間,無論是我們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環境,包括心理、精神、物質、自然等一切現象,全都是因緣所生。而緣起緣滅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