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分秒必爭的壓力下,時間對現代人的重要性相對提升。但在不穩定的環境中,突發情況日益增多,受到內在和外在因素的相 ...
餐廳門口拉著紅布條「進來吃個飯吧!不然我們兩個都沒飯吃了」 寢具店櫥窗張貼著海報「 歡迎試躺!不然我們兩個都睡不好」 觀 ...
諸苦所因,貪欲為本; 若滅貪欲,無所依止。 ——法華經卷二.譬喻品 此偈是說,各種痛苦煩惱的根源是貪欲,如果把貪欲的問題 ...
我們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可見修行必須要有修正的對象。因此,每一個人無論在待人處世、行住坐臥,或是起心動 ...
有人問大珠慧海禪師是怎麼用功的,他答道:「飢來吃飯睏來眠。」對方說:「大家都是這樣的啊!那他們都跟你一樣用功嗎?」大珠禪 ...
隨時面對 生命中的無常 從禪的立場來看我們的生命,以及我們生存的環境,可以用一個非常重要的名詞來形容,那就是「無常」。我 ...
執有,是拘束,滯空,也是束縛。捨,是萬事萬物新生的動能,樂於無所住,便能遍遊時空做生命的主人。 ⠀〈心銘〉的作者牛頭法融 ...
「眾生虛妄故,是佛是世界;若解真實法,無佛無世界。」 ──六十華嚴經卷一四.兜率天宮菩薩雲集讚佛品 此偈是說,當眾生生活 ...
信仰三寶是佛教最特別的內容。其他的神教,或唯信上帝(如猶太教及回教等),或信仰聖父聖子聖神(如基督教),或加上聖母的敬拜 ...
佛法就是解脫法。但是有很多層次,有淺、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脫,不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脫什麼?脫苦。有人對 ...
閉關,又稱掩關,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並沒有,在中國也一直到元朝之後,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這種修行方式的記載。因此可說,大修 ...
我們在工作時,無論與誰互動,都要以尊重的態度,將對方視為菩薩。像在法鼓山團體中,大家會互稱對方為‘菩薩’,就是將對方當成 ...
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過去更頻繁,接觸面也更廣,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為了自己或所屬團體的利益在努力,在爭 ...
現今社會到處有著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正在改變的緣故。當我們的身體在跟著社會脈動而在動的時候,還要保持心不動,是件很難 ...
如果歸納起來,我們放不下的有六種根本煩惱,那就是我貪、我嗔、我癡、我慢、我疑、我見。 「我貪」是什麼? 有的人喜歡特定的 ...
其實,苦與樂的差異主要取決於心中主觀的感受,不在於身體的感受或外在的事件。例如,我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而且又是兵荒 ...
韓愈曾說過:‘術業有專攻’,因此,學習任何法門都應該選擇有專精獨到功力的明師,不論做學問、學藝和學佛,其道理都是相通的。 ...
我們常說的「禪定」與「禪宗」是有關係。但也是有分別的,因為,禪宗固然主張參禪習定,凡是禪定,卻未必是佛教的禪宗。 禪宗一 ...
我常說:“以智慧處理自己的事,用慈悲對待別人。” 一般人會覺得用智慧來觀照自己的內心,好像比較容易做到,但是用慈悲來體察 ...
「懺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懺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但是承認錯誤之後,還要負起責任,準備接受這個錯誤所帶來的一切 ...
幸福生活
幸福感源於心中無事
生活中鎖碎,在無形中會讓我們感覺到壓力與煩惱,如果能看淡生活的發生的事情、降低慾望、便會少些煩惱。健康的身體源於健康的心態,活在當下,不過於執著外在的人與事,實現身心輕鬆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