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隨摘文: 菩薩云何發菩提心?以何因緣修集菩提?若菩薩親近善知識、供養諸佛、修集善根、志求勝法、心常柔和、遭苦能忍、慈悲淳 ...

隨摘文: 論曰: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謂虛 ...

隨摘文: 問:何故論端先辯蘊等?答:欲令學者於幾何因等諸思擇處得善巧故。所以者何?由此善巧能得二種稱讚利益,所謂作意稱讚 ...

大乘莊嚴經論 第一卷 大乘莊嚴經論 第二卷 大乘莊嚴經論 第三卷 大乘莊嚴經論 第四卷 大乘莊嚴經論 第五卷 大乘莊嚴經 ...

隨摘文: 大義因成就者,八句示現此義應知。何等為八?一者欲論大法;二者欲雨大法雨;三者欲擊大法鼓;四者欲建大法幢;五者欲 ...

隨摘文: 古昔諸大師,於諸甚深法, 多聞見聖跡,已說一切義。 精勤方便求,未曾得異分, 阿毘曇心論,多聞者已說。 或有極 ...

維摩詰不思議經者,蓋是窮微盡化、絕妙之稱也。其旨淵玄、非言象所測,道越三空、非二乘所議,超群數之表、絕有心之境,眇莾無為 ...

隨摘文: 問:如是壽行,當言有為、當言無為?答:應言有為。問:如是壽行,當言常、當言無常?答:應言無常。問:如是壽行,當 ...

隨摘文: 問曰:於不樂中可生捨想,云何於中能生樂想?答曰:善修心故,於惡口等不樂法中不以為礙,於餘神通天眼、天耳、知他心 ...

隨摘文: 今欲解入大乘義。問曰:何故說入大乘義?答曰:我為眾生欲遮苦因故,汝今當知。或復有人近惡知識,為惡所誤,偏執己法 ...

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以為源;含識之流,總法身而為體。只為情生智隔、想變體殊,達本情亡,知心體合。今此大方廣佛華嚴經者,明 ...

中国佛教禅宗史书。20卷。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 ...

由說甚深緣起門中稱讚無上大師世尊善說心藏略名「緣起讚」(共五十八頌) 宗喀巴大師造 民國苾蒭法尊譯 敬禮尊重妙音菩薩 由 ...

地道建立 三寶無畏王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敬禮諸師長 敬禮地道到究竟,垂訓斯理釋迦王,為攝同分諸有情,略書地道諸建立。 今 ...

入中論講記 月稱論師造頌 法尊法師譯講 隆蓮比丘尼筆記 前言 教乘所攝 欲釋論文,先明本論教乘所攝。釋尊證覺,初對小乘初 ...

辨法法性論 彌勒菩薩造 民國苾芻法尊譯 頂禮曼殊室利菩薩 由知何所斷。有餘所應證。欲辨彼等相。故我造此論。 此等一切。二 ...

現觀莊嚴論中八品七十義略解 民國法尊師法述 法舫兄。朗禪法師的遺稿我看了一遍。牠裏頭的科目不一致。有時按全書的文義分排。 ...

No. 1939 教觀綱宗(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觀。改作書冊題名)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重述 ...

No. 1957 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 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界所攝?」 答曰:「如釋論言:『如斯淨土,非三界所 ...

No. 1762 [cf. No. 366]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