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居士能夠說皈依嗎?居士可以講經嗎?居士可以化緣嗎?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嗎?居士能為信徒念經拜懺悔超度嗎?居士能夠參與和乾涉出 ...

佛法就是解脫法。但是有很多層次,有淺、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脫,不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脫什麼?脫苦。有人對 ...

其實,苦與樂的差異主要取決於心中主觀的感受,不在於身體的感受或外在的事件。例如,我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而且又是兵荒 ...

我們常說的「禪定」與「禪宗」是有關係。但也是有分別的,因為,禪宗固然主張參禪習定,凡是禪定,卻未必是佛教的禪宗。 禪宗一 ...

問:您認為生命的意義何在? 答:不斷地學習、奉獻;使自己成長,並成就他人。 問:「成就他人」的內涵是什麼?要做到什麼地步 ...

人的心境,往往會因為受到環境的誘惑、刺激而產生情緒的波動,輕者覺得困擾,重者喪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靈環保的措施,遇到 ...

生活中難免逆境,我常常勸勉大家,處理棘手的問題時,應該坦然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說,遇到任何困難、艱辛 ...

一般人面對不如意的現象,總是試圖把負面情緒轉為正面情緒。 禪,則是不轉現象,直接從現象認得真心。 與人交談,或是對方給我 ...

荷澤神會禪師往見六祖惠能大師,六祖問:「從何所來?」神會答:「無所從來。」六祖又問:「汝不歸去?」神會答:「一無所歸。」 ...

某僧對趙州從諗禪師說:「弟子迷惘,請師父訓示我。」趙州問:「吃粥了沒有?」僧答:「吃了。」趙州說:「洗缽去。」僧悟。 此 ...

「世界愈快,心則慢」曾經是紅極一時的廣告語。 的確,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化愈來愈快,假如人們只是隨著求生的本能被各種 ...

智慧與煩惱相對, 不快樂是因為太在乎自己的存在,也太在乎周遭環境的存在, 這是很累人的。 慈悲與怨瞋相對, 不幸福是因為 ...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念、破除執著,做出正確的决定,避免被七情六欲所困。 當我們面對各種 ...

「世間猶如焰,妄想取世間;能斷世間想,則離三種倒。」 ──六十華嚴經卷二八.十忍品 世間好比火焰,眾生的妄想顛倒,就像飛 ...

愚癡 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廣義的愚癡,是泛指所有一切煩惱;而狹義的愚癡,是指觀念、看法或思想上的問題,也就是不明因果、 ...

「無常」是指世間現象,都在不斷地生生滅滅。 若能懂得一切現象都是無常,便能對未來充滿信心,對世間充滿希望; 對美好的抱持 ...

问:赵州禅师在寺院里同时对三个不同背景的人都说「吃茶去」。以前曾来过观音院的和尚被请去吃茶,以前没来过的和尚亦被请去吃茶 ...

以佛的智慧來看世間,無論是我們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環境,包括心理、精神、物質、自然等一切現象,全都是因緣所生。而緣起緣滅之間 ...

經是持續不斷、經常不變的意思。經行是指在行走之中, 我們的心念沒有被自己的妄念及外界的環境打斷, 亦即行走的過程中, 我 ...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很多人喜歡過簡樸生活,這是因為物質享受無法讓人的心寧靜安定,無法永遠滿足自己。 事實上,物質的生活條件 ...